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四季食疗

夏季小心中风,热中风威胁很大

夏季小心中风,热中风威胁很大

在夏季的时候大家容易因为天气的不断变化影响健康,这时候我们容易因为身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而且夏季的时候我们还容易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各种疾病产生,而热中风的情况就是其中非常常见的,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这样的情况,一起看看吧。

首先来说,夏季的时候老年人是非常容易患上热中风问题的,我们都知道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加之生理反应迟钝,所以在夏季最容易脱水,所以夏季的时候大家注意做好补水工作很重要。脱水的情况容易导致我们血液黏稠,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输向大脑的血液会受阻变缓,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在预防方面,首先是要注意补充水分,大家需要注意小心预防才行。

同时大家在平时还要注意,在这时候老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要常饮水的做法才行,这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小心对待。而且我们在夏季防暑降温的时候一定要适时、适中才行,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如苦瓜、皮蛋、莲子等。“保驾”药物更要有备无患,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热中风的问题。

热中风的情况是大家在平时非常常见的,对老年人来说夏季的时候容易产生这样的烦恼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预防工作才行,上面介绍的情况我们应该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对健康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小心对待。

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小知识来啦

随着夏日炎炎的到来

小普也带着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小知识来啦!

快拿起小本本,记重点啦!

炎热的夏季最常见的疾病当让是中暑啦!

⒈中暑:人体在高温环境中,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的速度,超过了散热的速度从而导致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机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主要有口渴,头晕,头痛,或者是心率加快等临床症!

小普有一些很好的预防中暑的方法分享大家!

在烈日下工作时应做好防晒工作!

多洗温水澡,帮助机体的有效散热,保持充足的睡眠!

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补充盐分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避免虚脱。多吃水果蔬菜,喝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的饮品!

⒉热中风:热中风也是夏季常见的疾病。由于室内室外的温度差距大,频繁的切换环境时,导致脑补血管会反复舒缩,引起身体的不适感多发生在患有心脑血管的老年人群中。老年人血管脆弱,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热中风!

适当调整空调温度,最好将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 。

可以使用物理降温发:在地上洒些水,打开风扇,用加湿器。

水不仅会给人带来清凉感,在蒸发过程中,还会从周围物体上吸收热量,等到水蒸发后,室内的温度便会逐渐下降,若想加快水蒸发的速度,还可以打开风扇。加湿器虽然不像风扇、空调那样可以吹出凉爽的风,但它可以增加空气中的含水量,水分增多后便会逐渐蒸发,利用的依旧是蒸发吸热的原理。也不会像空调、风扇那样过于冷并且对人身体会有隐在疾病风险!

⒊肠道传染病:由于夏季温度高,食物的保质期,容易变质腐烂。这些因素给各种幼虫、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当这些食物再被人们使用,成为传播的渠道!主要肠道疾病有:霍乱、甲肝、最常见的食物中毒。

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

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避免水中毒!

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

就算夏天再热,这几件事也千万不要做!

不要开空调睡一晚—易中风

开着空调裹着棉被睡一整夜是很多人喜欢的睡觉方式。

可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发作“热中风”。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使用空调时间不要过长,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5℃。

不要太早去晨练——易致心脑血管意外

夏季早晨6点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

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这个时候晨练,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很容易支撑不住,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所以夏季应尽量避开过早晨练,可改为黄昏时间。

不要一渴就喝水—严重可致心肌梗死

夏季天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

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夏天喝水每次控制在100~150毫升即可。

不要运动后喝冷饮——诱发心梗

在剧烈运动之后大量饮用冰饮,虽然会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夏季降温要适度,最好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

不要出汗后洗冷水澡——易血栓

夏天容易流汗,很多人喜欢洗冷水澡,但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满身大汗的时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或者吹冷风。就算是夏季洗澡也要用热水,可适当用温水洗澡。

不要刚吃饱就午睡——易诱发脑梗死

春困秋乏夏打盹,吃完午饭,人就容易犯困,但这可万万使不得。

因为 高温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 。可以在午餐前小睡30分钟,或者午餐后半小时后再午睡。

不要把西瓜当正餐——坏肠胃

夏天因为天气炎热,许多人都没有什么胃口。很多人喜欢用冰西瓜来替代正餐,这样伤胃又伤身。

夏季人体的代谢速度比冬天要快,不吃主食会让人体阳气受损,免疫力下降,导致易患疾病。

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和盐分。

什么是热中风?如何预防?

  “热中风”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

  “热中风”发生的机理是:当气温在32℃以上,特别是相对湿度在70%-80%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虽然这对人体防暑有益,但血液循环要比平时高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这对老年人或高血压、心脏病人可谓勉为其难。“额外”的血液循环负荷,不仅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有发生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与此同时,由于高温散热的需要,血流向外周皮肤分配,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这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因脑动脉硬化原本供血不足的病人,将进一步加剧大脑的缺血,从而诱发脑梗塞;高温酷热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变化较大,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中风。

  一旦发现有以下不适症状时,要高度警惕中风发生的可能:①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且伴有头昏眼花或耳鸣耳聋;②头昏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③突然出现一时性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或口舌发麻,吐词不清;④精神和性格突然发生改变,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或突然发生嗜睡状态,即昏昏沉沉总想睡觉;⑤突然出现一时性的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发黑,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或出现频繁的鼻出血;⑥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

  以下“五招”防“热中风”:①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下到户外活动;②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多饮水,即使不渴也要多喝水,保持小便清亮、大便通畅;③戒烟戒酒,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以保证机体良好的供血、供氧;④经常检测血压、血糖等: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⑤老人家一旦出现头痛、头昏、肢体乏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不适时,切勿掉以轻心,不能误认为是“感冒、中暑”或休息不好,子女应第一时间送老人到医院诊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