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饮食营养

柳树枝的功效与作用

柳树枝的功效与作用

柳树枝的功效与作用 柳树枝的功效与作用治疗脱发

柳树枝,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而垂柳多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其木质部含水杨甙。祛风利湿和解毒消肿是它最重要的功效,平时多用于人类的风湿骨痛和小便淋浊以及风疹和黄疸等疾病的治疗。

疏风散热

《诸病源侯论・风热候》云:“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其状使人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得配本草》目:“去风热。”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轻扬,且为阳邪,阳从火化。风热犯表,多干肺卫,热郁肌腠,卫表失和。其症身热较著,微恶风寒,汗泄不畅,头胀而痛,咳嗽咯痰,痰粘或黄,咽干口燥或乳蛾红肿,甚则疼痛,鼻塞口渴,鼻流浊涕,舌边尖红,舌苔微黄,脉象浮数。治以辛凉解表,疏风散热。柳树枝辛苦而寒,辛可散,寒可清,苦可泄,又入太阳膀胱,疏风解表,清热肃肺,用于风热感冒及风热头疼之候。

透疹解痘

《滇南本草图说》云:“小儿痘疹,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小儿痘疹,明亮红活为顺,晶莹饱满为和。若热毒郁闭,则疹出不畅,痘顶乌陷,痘塌浆浊,兼见神志模糊,高热唇干,甚或抽搐。急当解毒透疹。柳树枝苦寒,入肝胃经,入血入气,苦可泄降,寒可清热,煎汤水服或煎水浴之,皆可取效。

清热利湿

柳树枝具苦寒之性,入肝胃二经,苦可燥可泄,寒可清可利,且禀水寒之气,具至阴之性,故可清热利湿解毒,广泛地运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疾。

消肿止痛

柳树枝辛苦而寒,禀水寒之气,具至阴之性。辛可通,苦可泄,寒可清,又入胃肝二经,入气入血,故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内蕴之疮疡肿痛。

祛风除湿

柳树枝辛可散风,苦可燥湿,寒可清热,可通可利,故可用于风湿入内所致的风湿痹痛偏于有热象者,内服外熏,皆可取效。

营养价值

研究发现,柳枝中含有大量的水杨甙,这种物质进入体内之后可以变成水杨酸,这样就可以发挥出解热止痛的作用,同时还有局部麻醉的功效,对于足阳明以及厥阴经都有很不错的保健作用。

1、水扬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 (Saligenin或Salicyl alcoh01)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为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一l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2、对离体兔心的作用:垂柳树枝制剂对心缩力量有影响,又可增加冠脉之流量;小剂量柳皮制剂对兔心的冠脉流量影响小,较大剂量(1克)时有减少其流量的作用。

3、抑菌作用:垂柳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费氏痢疾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草药:柳枝的功效与作用

柳枝
(《本草拾遗》)
【异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
【植物形态】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及须根(柳根)、枝和根的韧皮(柳白皮)、叶(柳叶)、花(柳花),具毛的种子(柳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选方】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偏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偏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偏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临床应用】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以柳枝制成糖浆,每100毫升含鲜生药6两;服后有胃肠道反应者可加入适量麦芽(每100毫升1两)。每次50毫升,日服3次,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40例,其中31例心绞痛患者,服药后消失14例,减轻13例,无变化4例;心悸、胸闷,气急、头痛、肢麻等症,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症状改善时间短者2天,长者8周。部分病例尿量增多,浮肿消退,睡眠改善。24例伴有高血压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电图35例复查结果,有改善者15例,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疗效似较好。胆甾醇的升降,据38例分析,无明显影响。副作用:部分患者服药后有便稀、便次增加等现象,1~2周内自行消失。少数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个别出现皮肤青紫现象。可加服抗过敏药物,在1~2周内即消失。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疗效较好。据82例观察,用药后近期控制34例,显效26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服药后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仅个别患者因服药过显产生腹泻、腹痛反应,但为时较短,不需处理可白行消失。用法:柳枝4两,切碎洗净,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③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带叶的柳树枝2两(干品1两),加水1斤,煎至300毫升两次分服。治疗急性肝炎(黄疸型为主)253例,有效率为96.3%,平均用药28.5天。主要症状消失时间:食欲不振3.7天,恶心呕吐2.7天,腹胀7天。大部分服药后上腹堵闷胀感及食欲迅速改善,其他消化道症状也随之缓解,尿色变浅,尿量增加。
用鲜柳枝和枫杨树枝各10斤,制成注射液1200毫升,每日肌注4毫升(小儿减半);另用柳叶、枫杨叶各1.5斤,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1500~1800毫升,每日肌注2次,每次3毫升(小儿减半)。前者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作用是退黄疸、改善中毒症状;后者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主要作用是降酶、降絮。亦可每日取柳枝、枫杨枝各3两,柳叶、枫杨叶各1.5两,制成煎剂两次分服。临床以注射剂共治218例,达临床痊愈者208例(占95.4%);疗效不佳(治程在51天以上而加用其它中药)者10例(占4.6%)。实践证明,发病时间越短(1个月内),治愈率越高。用药后奏效较快:黄疸退净在3~12天者占74.8%;麝浊、麝絮试验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转氨酶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3~7天基本消失。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肝功能异常,则无效果。
用带叶鲜嫩柳枝2两或杨、柳树枝各2两(鲜品),水煎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1周,对传染性肝炎亦有预防作用。
④治疗烧烫伤
取新鲜柳树枝烧成炭(不可烧成灰)研细末,过筛,用香油调成稀膏状,涂敷创面,每日1~2次,不包扎。换药时不必擦去前药,任其自行脱痂。上药后约3~4小时创面渐干,结成焦痂,随着出现疼痛。此时可在药痴上涂以香油使之软润,切不可擦掉原药。应用3例小面积Ⅱ度烧伤,效果良好,经3~14天痊愈。

提醒您:柳枝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柳树枝泡出的水能经常用来浇花吗一

不能经常用,建议半个月使用一次。

柳树枝是一种药材。功用: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扩展资料
柳树是一类植物的总称: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腺柳SalixchaenomeloidesKimura、垂柳SalixbabylonicaLinn.柳属多为灌木,稀乔木,无顶芽,合轴分枝,雄蕊数目较少,虫媒花等特征表明,较杨属与钻天柳属进化。

本属世界约520多种,主产北半球温带地区,寒带次之,热带和南半球极少,大洋洲无野生种。我国有257种,122变种,33变型。各省区均产。

柳树枝应把柳树皮剥出来再进行处理养兰。柳树的树皮、叶子内含有的化学物质--水杨苷对植物都有促进生根、发芽和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所以用柳树皮栽兰,兰花生根快,生根多,发芽多,叶绿素丰富,兰株生长旺盛。

将采集来的柳树皮粉碎成1-2cm的小块(增加柳树皮与空气、水的接触面积,加快腐熟速度)装进塑料袋中或堆放在一起,然后与酒糟混合均匀(剩余的饭菜也可以,饭菜容易腐败)密封,最后放到温度高的地方(最好放在太阳底下),注意中间保持湿润,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了。

有的兰友会用阿司匹林(水杨酸可以用来合成阿司匹林)来对兰花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如果植料中含有的量水杨酸长期过量必然不好(是药三分毒啊)。

柳树枝熬水功效: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1、黄疸初起。用柳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2、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作饭。加酒、面所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分散了,这样制成的米,名“络索米”。

3、走注气痛(身上忽有一处如被人打痛,痛处游走不定,有时觉痛和极冷)。用白酒煮杨柳白皮乘热熨痛处。

4、风毒肿痛。治方同上。

5、项下瘿气,用柳根(水边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泡糯米三斗,加常法酿酒,每日饮服适量。

6、齿龈肿痛。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等分,煎水,热含冷吐。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细辛末、芎末,调匀擦牙。

7、风虫牙痛。用杨柳白皮一小块含嚼,取汁渍齿根,几次即愈。又方:用柳枝一握,锉碎,加盐少许,浆水煎含,甚效。又方:柳枝(锉细)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

8、耳痛有脓。把柳根切细,捣至极烂,封贴痛处,药干即换。

9、漏疮肿痛。用柳根伸出的红须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柳条在罐内烧烟熏痛处。

10、乳痛初起。用柳根皮捣至极烂,包布中,火上烤热熨患处。布准即换。

参考资料柳树_百度百科

柳枝_百度百科

柳树叶有什么功效

青钱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黄酮、三萜、内脂、香豆精、咖啡因等具有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无毒副作用,且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而且用它煎汁的话可以治疗脚气、和因为脚气感染而引起的红肿、化脓等病症,具有非常有的疗效,采用鲜柳树叶90g,水煎洗一周后痊愈。脚丫用3次就可以治愈了。鲜柳树叶据《中华医学宝典》记载性味苦寒无毒,嫩叶味苦性凉、无毒,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功效。?

柳树的枝、叶有以下几点妙用:

治疗口苦口臭:采摘一些柳树嫩枝, 洗净后人口咀嚼,然后咽汁吐猹,对胃口不 好、口苦口臭有奇效。吃完大蒜后,还可用此法除掉蒜味,采 摘的柳树嫩枝不妨放入冰箱备用。

治疗腰腿痛:取等量的桑枝、柳枝, 各一小把,用适量水煮30分钟后,熏洗患
处,可治愈腰腿痛,尤其是由风寒引起的腰腿痛。

治疗糖尿病:从柳树枝尖到第7个叶 子处,用剪刀剪下,共剪7枝。每天早起后, 取一枝柳枝,与一大碗水一同放人砂锅,并 用小火煮一刻钟,待其晾温后,空腹吃掉叶 子饮服汁液,且服后平躺15分钟,每次1 枝,7次后病情可减。

治疗便秘:采些新鲜柳叶,洗净后先 用开水焯一下,然后加入适量的食盐、香油 等,作为凉拌菜食用,可治便秘。

治疗肛周湿疹:取300~400克鲜柳枝 梗,将其剪成短节后人锅,与20克苦参(中 药店有售)一同加水煎熬,最后用汁液洗浴 患处,且煎好的药水能多次加热使用,每天 洗3次,连续煎2~3天,病情将明显转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