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地上部分有哪些用途?
丹参的地上部分有哪些用途?
丹参地上部分的利用:丹参地上部分具有与根类似的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丹参地上部分含酚酸类成分,水溶性总酚酸含量约为根的50%。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可能是丹参治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丹参地上部分含有该类成分,这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上海第七制药厂用丹参茎叶研制的新丹参片作临床试验,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达70.1%,丹参根重为全草的1/3,而茎叶则占全草的2/3,若推广使用,可增加药源。
丹参片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中药,那么丹参的作用都有哪些呢
丹参的功效是祛瘀止痛,活血通络,清心祛烦。丹参的临床疗效主要用于治疗疼痛,如胸痛、肋骨痛、关节痛、外伤性疼痛,甚至女性常见的月经痛、产后血瘀痛。丹参是临床上治疗心脏和肾脏最常用的药物。
丹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丹参又称红根或血三根。由于丹参的根皮是红色的,形状与人参相似,因此被称为丹参。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营养素。丹参具有活血祛斑、痛经止痛、清心解肺、消除寒血的功效。可用于胸痹、腹痛、脓液积聚、热麻痹痛、水肿等症状。丹参具有扩张动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缺血、梗死、心律失常等缺血引起的疾病的作用。此外,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死是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患者的健康食品。
它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
丹参浸水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它不仅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减少脑血流量,而且具有抗血栓作用,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障碍,扩张血管。
丹参能迅速清除坏死心肌,增加胶原纤维,减轻局部充血,提高血液循环速度,缩短愈合时间,抑制过度增生。丹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患者使用丹参后,可促进机体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丹参能治疗坏死心肌,促进成纤维细胞分化,在胶原纤维形成和促进肉芽形成中发挥良好作用。可大大减轻患者身体局部充血,促进血液循环持续改善,从而缩短愈合时间。丹参可治疗各种症状的积累,可用于腹部肿块,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丹参可用于治疗各种创伤引起的红肿、关节热痛、热关节痛、肌肉痛和肿胀。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相关临床经验发现,它在清除坏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减少局部充血问题,并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和愈合时间。丹参片有助于改善人体肝脏系统的微循环,其保肝作用是积极的。如果你有一些肝脏问题,你可以问医生你是否可以选择服用它来改善问题。
丹参的药用功效、保健功效?
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
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燥。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反藜芦。
品种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综合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态特征均与现在所用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红色。茎高40—80厘米,有长柔毛。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两面有毛。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假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或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花萼紫色,有11条脉纹,长约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阔三角形,顶端有。3个聚合小尖头,下唇有2齿,三角形或近半圆形;花冠蓝紫色,长2—2.7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形,下唇短于上唇, 3裂,中间裂片最大;雄蕊着生下唇基部。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化学研究
根主含二萜醌类色素,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 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丹参酮(isotanshinones)Ⅰ,Ⅱ,异隐丹参酮(1socryptotanshinone),丹参新酮(miltir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 羟基丹参酮ⅡA(hydroxytanshinone), 二氢丹参酮Ⅰ(dihydrotanshinone I),丹参新醌甲、乙、丙,次甲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和鼠尾草酚(salviol)。另报道合铁锈醇(ferruginol)、Δl-丹参新酮(Δl-dehydromiltirone)、Δl-丹参酮ⅡA(Δl-dehydrotanshinone IIA)、丹参新醌丁(danshenxinkun D)和1,⒉二氢丹参醌等。
除二萜醌类化合物外,尚含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β-谷甾醇和D(+)β-(3,4一二羟基苯基)乳酸(即丹参素,丹参酸甲),以及缩羧酸化合物(salvianolic acids)A,E等。
药理研究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丹参
(一)概述
别名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等。
为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产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顶端小叶片较侧生叶片大,小叶片卵圆形。轮伞花序项生兼腋生,花唇形,蓝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较上唇短。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长特性
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怕干旱和积水,土壤要求不严格,中性土、微碱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势向阳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块栽种,前若豆科植物过肥沃地块不宜种,最适宜果园空间栽植,否则病虫害多或枝叶疯长,影响根茎产量。
2.繁殖方法 丹参用种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芦头繁殖。 (1)种子繁殖 春3月用种子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条播育苗,种子细小,盖土宜浅,以见不到种子为宜,播后浇水盖地膜保温,半月后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长期16个月。 直播:3月份播种,采取条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内播种量5~10粒,覆土2~3厘米。条播沟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顷)。如果遇干旱,播前浇透水再播种,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间苗。 (2)分根繁殖 栽种时间一般在当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种,冬栽比春栽产量高,随栽随挖。 选种:要选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的鲜根作种,侧根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细根不能作种。栽细者省种,但产量低。粗的产量高,在种时5厘米长节,每节有2个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响出苗。壮实鲜红枝条边挂边分根,在准备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穴,深3~5厘米,穴内施肥,将选好的根条切成5~6厘米长的根段,迫切边栽,大头朝上,直立穴内,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盖上2厘米压实。栽后60天出苗。为使丹参提前出苗,并且增加丹参生长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沟槽,把剪好根铺入槽中,约6厘米厚,盖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盖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积水,天旱时浇水。第二年3~4月刚出,根段上部都长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该法栽植出苗快、齐,不抽薹,不开花,叶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长,产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宽150~200厘米,长短根据苗而定,然后将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种根密植,盖塑料棚,发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内浇水灌透,将健壮茎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芦头繁殖 3月份选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茎叶,留长2~2.5厘米的芦头作种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芦头向上,覆土盖住芦头为度,浇水,4月中下旬苗出齐。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检查分根繁殖法因盖士太厚本出苗的,刨开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结合追肥,雨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种用外,其余花蕾全部打掉,否则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根部发黑腐乱,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无积水,轮作。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2)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尔多液喷雾叶面,7天1次,连喷2~3次。
(3)蚜虫 危害叶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打多次。
(4)根结线虫病 在根上形成很多瘤,造成根部畸形。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轮作,播种前半个月每公顷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浇灌。
(5)银纹夜蛾 夏秋季咬食叶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龄期喷80%敌百虫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喷1次。
(6)棉铃虫 幼虫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现蕾期喷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杀虫水剂500倍液。
(7)蛴螬、地老虎 4~5月份发生,撒毒饵诱杀,在上午10点人工捕捉。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当年秋11月收获,种子繁殖2年收。丹参根脆易折,采挖时要注意晒晾5~6成,将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晒干。每公顷产干货3000~4500千克,贮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风干燥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