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中药问答

川贝母的生物学特性如何?

(1)生长发育特性

川贝母既可进行有性繁殖,也可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从播种种子产生到种子需4年,地上植株一年生只生长1片线形叶;2~3年生植株具有1~2片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叶(因种而异);四年生以上植株生长出地上茎,且开花结果。地下鳞茎不同种其生长快慢差异很大,例如暗紫贝母和瓦布贝母一年生鳞茎重分别为10~20毫克和30~80毫克,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前者最小鳞茎为0.6克,后者为4克。川贝的无性繁殖几乎与有性繁殖在相同的年龄(第四年)。其繁殖系数随年龄的增加而扩大。

(2)种子的生理特性

种子采收后,种胚尚未成熟。种胚发育以4~12℃变温为好。完成种胚形态后熟所需时间因种而异,一般需42~56天,此后还需经0~3℃的低温70~90天才能完成生理后熟阶段,种子才能出苗。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海拔高度。川贝母来源种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东南部海拔2700~3000米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地带。棱砂贝母分布于冻荒漠流石滩,海拔最高。下限略高于高山灌丛上限。甘肃贝母、暗紫贝母、川贝母、中华贝母、华西贝母、槽鳞贝母和大金贝母,分别分布于不同区域的高山灌丛、草甸地带,下限分别相接或低于亚高山针叶林上限。

②温度。研究表明从四川西部暗针叶林带引种的多种贝母年生育期90~105天。日均气温5℃左右出苗,10~13℃开花,14~16℃果实成熟。

③光照。除梭砂贝母外,其他川贝母的来源种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茂密灌丛内次生的裸地面都能生存。光照弱,茎叶细长,鳞茎产量低,花期光照弱,有效花率低,有的种不育。环境午间照度~勒克斯,生长茂盛,器官长宽比变化不大;在适温范围,鳞茎增长率与光照成正相关关系。实生苗或只具基生叶植株近地面处易污染,光照强,叶片被泥土污染处易灼伤,是存苗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梭砂贝母适生环境光照很强,温度低,引种至针叶林带下或人为裸地,都不能正常发育。

④水分。川贝母各来源种野生地,冬春旱季长、寒冷,土壤缺水干旱和生理干旱并存,后熟期中及已后熟、被动休眠的种子和鳞茎失水半干不死。川贝母产地多为高海拔山区,很少有灌溉设施。因此,人工栽培育苗或直播地需选择土壤较湿润的环境。

⑤土壤、肥料。川贝母各来源种,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过沙、过黏的土壤都不利于出苗。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散热慢,易引起植株早衰,产量降低。实生苗对肥料要求不高,更新株对氮、磷肥敏感,肥料充足能显著增产,缺氮肥时,叶片黄绿,出现黄色条斑;缺磷肥时,植株生长不旺盛,叶片薄,绿色暗淡或出现红褐色,少光泽,抗锈病能力降低,鳞茎也不易干燥。

⑥引种栽培适宜的环境条件。棱砂贝母离开原生长地引种,植株逐年早衰,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死亡,很难驯化。因此,人工栽培必须在原生长地进行,其他各来源种已经过不同程度的驯化,各种间的适应温度范围多少有差异。在四川西部高原、山地区域,于川贝母各来源种产地就近引种,平均温度全年0~6℃,最冷月平均不高于0℃,最热月不高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700毫米,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达全年20%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除棱砂贝母外,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持续生殖生长更新。

加强栽培管理

在平均温度全年不高于10℃,最冷月不高于1.5℃,最热月不高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1000毫米的环境中进行人工栽培,如果加强管理,瓦布贝母、中华贝母及粗茎贝母未见败育,华西贝母、大金贝母和川贝母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持续生殖生长更新,但较易见花器官形态变异或败育。

(1)生长发育特性

川贝母既可进行有性繁殖,也可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从播种种子产生到种子需4年,地上植株一年生只生长1片线形叶;2~3年生植株具有1~2片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叶(因种而异);四年生以上植株生长出地上茎,且开花结果。地下鳞茎不同种其生长快慢差异很大,例如暗紫贝母和瓦布贝母一年生鳞茎重分别为10~20毫克和30~80毫克,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前者最小鳞茎为0.6克,后者为4克。川贝的无性繁殖几乎与有性繁殖在相同的年龄(第四年)。其繁殖系数随年龄的增加而扩大。

(2)种子的生理特性

种子采收后,种胚尚未成熟。种胚发育以4~12℃变温为好。完成种胚形态后熟所需时间因种而异,一般需42~56天,此后还需经0~3℃的低温70~90天才能完成生理后熟阶段,种子才能出苗。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海拔高度。川贝母种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东南部海拔2700~3000米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地带。棱砂贝母分布于冻荒漠流石滩,海拔最高。下限略高于高山灌丛上限。甘肃贝母、暗紫贝母、川贝母、中华贝母、华西贝母、槽鳞贝母和大金贝母,分别分布于不同区域的高山灌丛、草甸地带,下限分别相接或低于亚高山针叶林上限。

②温度。研究表明从四川西部暗针叶林带引种的多种贝母年生育期90~105天。日均气温5℃左右出苗,10~13℃开花,14~16℃果实成熟。

③光照。除梭砂贝母外,其他川贝母的种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茂密灌丛内次生的裸地面都能生存。光照弱,茎叶细长,鳞茎产量低,花期光照弱,有效花率低,有的种不育。环境午间照度15000~50000勒克斯,生长茂盛,器官长宽比变化不大;在适温范围,鳞茎增长率与光照成正相关关系。实生苗或只具基生叶植株近地面处易污染,光照强,叶片被泥土污染处易灼伤,是存苗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梭砂贝母适生环境光照很强,温度低,引种至针叶林带下或人为裸地,都不能正常发育。

④水分。川贝母各种野生地,冬春旱季长、寒冷,土壤缺水干旱和生理干旱并存,后熟期中及已后熟、被动休眠的种子和鳞茎失水半干不死。川贝母产地多为高海拔山区,很少有灌溉设施。因此,人工栽培育苗或直播地需选择土壤较湿润的环境。

⑤土壤、肥料。川贝母各种,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过沙、过黏的土壤都不利于出苗。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散热慢,易引起植株早衰,产量降低。实生苗对肥料要求不高,更新株对氮、磷肥敏感,肥料充足能显著增产,缺氮肥时,叶片黄绿,出现黄色条斑;缺磷肥时,植株生长不旺盛,叶片薄,绿色暗淡或出现红褐色,少光泽,抗锈病能力降低,鳞茎也不易干燥。

⑥引种栽培适宜的环境条件。棱砂贝母离开原生长地引种,植株逐年早衰,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死亡,很难驯化。因此,人工栽培必须在原生长地进行,其他各种已经过不同程度的驯化,各种间的适应温度范围多少有差异。在四川西部高原、山地区域,于川贝母各种产地就近引种,平均温度全年0~6℃,最冷月平均不高于0℃,最热月不高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700毫米,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达全年20%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除棱砂贝母外,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持续生殖生长更新。

加强栽培管理

在平均温度全年不高于10℃,最冷月不高于1.5℃,最热月不高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1000毫米的环境中进行人工栽培,如果加强管理,瓦布贝母、中华贝母及粗茎贝母未见败育,华西贝母、大金贝母和川贝母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持续生殖生长更新,但较易见花器官形态变异或败育。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