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和寒湿的症状区别
湿热和寒湿的症状区别
湿气分为湿热和寒湿,那这两者相比,在症状上有什么区别呢?湿热和寒湿相比的话哪个症状更严重呢?想知道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湿热和寒湿的症状区别
湿热体质
湿热一般是长期熬夜、过多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引起的。湿热体质往往容易出现大便黏腻、小便发黄、四肢沉重、口腔溃疡、皮肤油腻以及口臭的症状。
寒湿体质
而为寒湿常则多因为长期吃寒凉食物过多导致的,也可能是长期生活中阴冷潮湿环境中引起的。寒湿体质人群则容易出现身体怕冷、手脚冰凉、身体肥胖、面色苍白以及腹泻的症状。
湿热和寒湿哪个更严重
都会造成危害。
湿热和寒湿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这两者对健康都非常不利,所以当身体湿热或者是寒湿症状时,都需要及时调理。如果不及时调理的话,湿热症状会更加严重,导致虚火上乘,从而加重上火症状。而湿寒体质如果不及时调理的话,会导致寒气更甚,从而会加重对脾胃的损伤。
身体湿热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忌烟忌酒
烟酒都属于刺激性食物,湿热体质人群要远离烟酒,否则就容易导致身体湿热加重,对健康非常不利。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对身体的损伤较大,食用后很容易引发上火症状,所以湿热体质人群也要尽量少吃。
肥甘厚腻食物
不管是湿热还是寒湿体质,都应该少吃肥甘厚腻食物,例如肥肉等等,这些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会导致脾胃孕妇运化功能减弱,从而加重湿气。
湿气重能多喝水吗
可以。
湿气重的人可以多喝水,喝水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湿气的排出,且湿气重与喝水并没有直接关系,湿气重一般是由于环境和不当饮食所引起的。但建议喝水时尽量喝温水,不宜和冰水,因为冰水也容易刺激脾胃。
如何可以准确的区分湿热与寒热
湿热 与湿寒 中医 都认为是身体里的邪气,对我们的身体都带来极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它们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区分湿热与寒热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湿热的主要表现
湿热发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
1.脾胃湿热:容易腹胀、恶心、厌食、口干口苦、皮肤油腻、爱长痘、大便稀薄、小便赤黄、身体笨重无力。
2.肝胆湿热:两胁酸痛、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口苦、恶心、腹胀、舌苔黄厚,甚至出现 肝功能 异常。
3.下焦湿热:下焦包括肠道、膀胱和胞宫(子宫)。会有 腹痛 、 腹泻 、口渴、舌苔红,肛门处会有灼痛感;小便出现尿急、尿痛、尿黄;女性容易出现腰部酸痛,白带颜色黄、质地粘稠、气味腥臭等,易患 妇科 病。
寒湿
中医将寒湿发生的原因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外界环境造成,一般将 风湿 关节炎 、关节痛等归于外因。其二是自身阳气不足导致,如肾阳虚、脾阳虚等,将畏寒怕冷、腹痛腹泻、浮肿归于此类原因。
寒湿的主要表现
1.怕冷:不仅仅是冬天怕冷,初秋、初春等季节都存在畏寒现象,尤其是女性在经期畏寒现象加重。
2.舌苔发白:反复口腔溃疡,容易 咳嗽 ,痰液出现稀白。
3.容易腹泻:尤其是穿的少、吃冷饮或寒性水果之后,极容易腹泻。
4.长斑、虚胖:脸色发白、发青、发暗甚至发黑,就是没有红润现象。尤其是女性,容易小腹肥胖。
5.关节痛:包括四肢关节、颈肩部位、腰背等,酸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 ,说明体内湿寒越严重。
湿热,寒湿的调理原则
湿热的调理原则是去湿、泻热、清火,所以在饮食上主要选择:薏米仁、莲子、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苦瓜、黄盖、冬瓜等。
除了饮食之外,要舒缓情绪、避免熬夜、忌辛辣大补食物、勤锻炼,如果情况严重,需要中医辨证调理。
寒湿调理原则是去湿、补阳气、 补气血 、保暖。所以可以选择:红枣、生姜、陈皮、茴香、薏米、红豆、肉苁蓉等食物或药材。
养生 保健 方面可以通过 刮痧 、 拔罐 、 艾灸 进行驱寒,运动时能出汗最好。
不过寒湿体质,任何季节都应该避免冷饮、寒凉食物,生活起居更应该避免长期吹空调和注意保暖。
湿热和寒湿的禁忌
湿热:
春夏是养阳气的关键时期,切记不能贪凉。
湿热体质要避免热性的东西。寒湿要避免寒性的东西。
比较常用祛湿 食疗 方是薏米,但薏米偏凉性。
薏米对于湿热比较适合。对于寒湿呢就要加一点生姜佐一佐。
所有的 疾病 的预防和食疗禁忌,最主要的就是先鉴别自己的体质是寒还是热。
如果是寒,就不能再用寒的东西。如果是热就不能再用热的东西。
保健或食疗不可以别人说什么好就是好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冬瓜偏凉,湿热体质可以多吃。
湿热体质的人对于辛辣的东西不能吃或者少吃。
寒湿:
寒湿体质的人在夏季,特别是现在的三伏天,来进行调理是最适合的时候。
三伏天是属于季节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候用一些温热除湿的药,对于祛除寒湿是能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
寒湿体质的:艾叶花椒生姜 泡脚 ,但是不能太过,2-3天可以泡一次。
注意:任何方子泡脚,包括纯水泡脚,注意不要出太多的汗,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不能出现的大汗淋漓。这样就会阳太过伤阴了。
湿热和湿寒体质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湿热表现为:心烦发热,口渴自汗,四肢关节肿痛,胸满黄疸,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关节肿痛者用桂枝白虎汤。以黄疸为主的用茵陈五苓散主之。 寒湿表现为:全身疼痛,以关节痛为重,行动不便,无汗,大便稀,或见四肢浮肿,苔白腻,脉濡迟,用麻黄加术汤之类。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