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饮食营养

学会忌口让你远离大肠癌

学会忌口让你远离大肠癌

学会忌口让你远离大肠癌

近十多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每年新发病人达93万,在大肠癌高发区的欧美国家,小于40岁的年轻人患大肠癌占总数的2.2%-4.5%。我国目前是46.8人/10万,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万~16万人,尤其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发病年龄多在45岁左右,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仅次于胃癌的发病率。为何大肠癌频频向人们发起攻击呢?科学家们指出,贪吃美味食品是重要原因之一。

●高脂肪食物是祸首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北美、新西兰、澳大利亚及西欧是大肠癌高发区,如美国的膳食多为高脂肪,摄入脂肪占总热量的42%。在富含脂肪的食物中,肥瘦均有的猪肉脂肪含量比大黄鱼高75倍,肥瘦均有的羊肉比虾高4l倍,猪、牛、羊肉中的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也多于鱼、鸡、虾。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胃肠道在消化高脂肪类食物时,需要更多的胆汁,多余的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就容易使肠黏膜发生癌变。通过对喜吃高脂肪食物大肠癌病人粪便检测中发现,胆酸含量高出低脂肪膳食者和正常人许多倍;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胆固醇含量比健康人高一倍以上。动物实验发现,在高脂肪饲料与低脂肪饲料中加入同等剂量的致癌物,饲喂高脂肪饲料组的动物比低脂肪饲料组癌发率高出1-4倍。证实了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与大肠癌密切相关。

●煎炸熏烤和腌制发酵食品是帮凶

腌制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易引发胃肠道癌肿。在烟熏类食品中含有致癌性的3,4-苯并芘;在熏制的肉中及煎炸类食品还含有较多的杂环胺类化合物,越是焦黄有害物含量越高。汉堡包、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糕点上的棕色脆皮以及油煎、油炸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千克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毫克。而洋快餐炸薯条中丙烯酰胺高出规定标准约100倍,一包普通炸薯片超标500倍。丙烯酰胺可导致基因突变,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

此外,长期酗酒,包括啤酒,吸烟以及生活无规律、精神过度紧张、压力过大、不爱运动,这些直接导致大肠癌的因素远远大于遗传、种族因素的影响。

●管住嘴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途径

1.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研究表明,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明尼苏达大学对涉及20种癌症的40份研究报告进行的分析表明,全粮摄入量高可使发生癌症的危险减少21%~43%。其中全粮食品对减少发生胃癌、结肠癌、口腔癌和胆囊癌的危险最为明显。科学家通过对大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非洲人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他们很少患大肠癌;而以肉食为主的美国,因食物中植物纤维较少,10万人中就有42人患大肠癌,发病率高出非洲6倍以上。我国大肠癌流行调查显示,凡吃粗粮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低,反之发病率高。这是因为吃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的饮食时,食物残渣往往需要在肠道中停留3天或3天以上才能被排出体外;进食以植物纤维为主的食物,粪便排出只需要1天的时间。缩短了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使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了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饮食原则。成年人每天要吃400克左右谷类主食,最少也不能低于300克。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宜用部分玉米、全麦面等替代细粮。同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食用菌及大豆及其制品,对预防大肠癌极有裨益。

2.注意摄入淀粉类食物。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宾汉姆等曾分析研究12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患癌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大肠癌的发病率越低。他认为,淀粉类食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抑制肠癌,一是淀粉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会因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这有助于增加粪便,促使排泄,加速致癌代谢毒物排出体外;二是淀粉在肠内经发酵酶作用产生大量的丁酸盐,抑制大肠内壁可能致癌的细胞产生,并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如红薯淀粉在肠胃的消化过程中能产生一种脂肪酸,既能在肠道中起到消毒剂的作用,又有遏制癌症的功效。因此,常吃些红薯、土豆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可有效地减少大肠癌等癌症的发生概率。

3.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研究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β-胡萝卜素、钙及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只要常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花生、奶制品、蛋类、瘦肉、海产品、麦芽、鱼类、蘑菇、葱蒜等,就能防止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维生素D可以通过每天晒太阳10~15分种得到。

4.提倡低脂肪饮食。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不吃或少吃煎炸熏烤食品;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限制在每人每天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烹调动物性食品忌温度过高及加热时间过长。

5.不酗酒、不吸烟;还要做到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坚持有氧运动,注重心理平衡,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隐患。

40岁以后,想要远离肠癌,生活中要少吃哪些食物?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很多消化系统疾病大多数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肠癌是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粘膜上皮出现的恶性病变,因此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到了中晚期才会逐渐加重,一般发现都是到了中晚期。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患肿瘤的几率也在上升。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虽然肿瘤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现代医学还没弄得很清楚,但已有的研究表明肠癌的发生和饮食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来降低肠癌的发生率。

下边为大家普及一下想远离肠癌生活中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注意?

1、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进食一些亚硝胺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有腌制罐头、榨菜等,因为这些食物长期腌制后营养成分丢失,而且其中的亚硝胺类物质与场内蛋白质结合出现,导致致癌率升高。

2、长期饮食一些好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低热量高油脂饮食,会导致高脂饮食和营养成分影响肠道干细胞及其子细胞,所以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肠道干细胞、祖细胞的分化和癌变的影响,强调了饮食模式、营养成分对肠道癌症发生的潜在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3、长期进食一些熏烤、烧烤食品,一些食品通过烧烤、熏烤等方式,会导致食物中脂肪焦化产生的热聚合反应会与肉类食物中毒蛋白质结合,从而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高度致癌力物质,并且还会附着于食物表面,会导致肠道并发癌症。

4、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且使得肠道无规律循环工作,会导致肠癌发生率提高。健康的饮食应该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而只吃肉不吃菜的习惯是不可取的。

怎样预防大肠癌

我是药博士,研究癌症早期筛查多年,对大肠癌早期筛查有一定的了解。

消化科医生提醒:一定要密切观察自己的大便,不要小看大便的改变,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是大肠癌来临的征兆。

1、便血,容易忽略,都以为是痔疮或者是便秘导致,其实大便带血,还伴有消瘦、腹痛、贫血等,是应该非常警惕的。

2、便秘,也容易忽略,尤其是新近突然发生的便秘或者原有便秘现象突然加重,则需要高度警惕大肠癌。

3、排便感觉改变,比如经常感觉有便意,但是拉不出来,或者每次拉出来很少,或者大便的形状变细,呈条索状,都应该警惕了,而往往到了这个时候,肿瘤已经出现了,而且已经较大了,已经阻塞肠腔了。

4、排便习惯改变,突然出现排便不规律,排便时间不固定,排便次数也不固定了,也需要高度警惕大肠癌。

应该做哪些检查?要想更好地发现大肠癌,最佳的检查方式是肠镜!像什么CT、B超之类的方式其实是不太靠谱的。

建议高危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筛查,能有效的筛出来癌前病变,及早的进行手术,可以有效的预防大肠癌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所以定期检查尤为重要。主要应该做2项检查:

1、大便潜血检查,需连续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潜血试验

2、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所以必要时一定要做。

大肠癌的便血VS痔疮的便血有时候比较难区分这二者,其实一点都不难,因为大肠癌和痔疮这两种疾病发生的位置大不相同啊。

就是因为位置不同,所以便中带血这个就容易区分,痔疮的血是便便表面的鲜血,而大肠出血则是在便便中夹杂的暗红的血,还有大量的黏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大肠癌还有其他的分辨方式,比如上面提到的便秘、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排便感觉等,比如痔疮通常是不会出现便秘问题的。

医生告知:预防大肠癌,做到五点:1、饮食需要调整,低脂低蛋白饮食,拒绝某些腌制加工过的肉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

2、戒烟限酒。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肠癌的发生,烟酒是第一危险因素。

3、及时补充水分,帮助排便,成年人最好每天喝2500毫升左右的水。

4、多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同时增加肠胃的蠕动,可以使容易癌变的息肉减少。

5、定期体检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年做1到2次的筛查。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