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饮食营养

冻豆腐塌菜

冻豆腐塌菜

冻豆腐塌菜的制作材料:主料:豆腐(北)400克,乌菜250克,火腿100克,胡萝卜50克,竹笋50克调料:盐4克,味精4克,白砂糖5克,香油10克,植物油50克

冻豆腐塌菜的特色:

色泽鲜艳,味鲜爽口。

教您冻豆腐塌菜怎么做,如何做冻豆腐塌菜

1.先将豆腐切成厚片,放进冰箱冷冻室冻1天,使其冻起孔,将豆腐化冻出水,将塌菜洗净切好。2.锅上火,放入油烧热,放入塌菜煸炒后倒出,锅中加上汤,放入笋片,火腿片,烧开后再放盐,糖,冻豆腐,塌菜,胡萝卜片,加入味精,淋上麻油即可。s7N|

s7N|

菜系及功效:沪菜 便秘食谱 青少年食谱 骨质疏松食谱 s7N | 口味:咸鲜味

乌塌菜有什么营养?

简介:?
又名塌菜、塌棵菜、塌地松、黑菜等,为十字花科芸苔属芸苔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南京、上海一带栽培最多,为冬季主要蔬菜之一。
叶色墨绿,叶片肥厚、紧密、皱缩,比较脆嫩。天气寒冷的冬季上市的乌塌菜品质最上乘,因为经低温或霜雪后,使可溶性糖类含量增加,口味清甜鲜美。挑选乌塌菜以颜色暗绿,叶柄短而扁平,叶片肥厚而有泡皱和刺毛的为佳。
乌塌菜色美味鲜,口感清新爽脆、肥嫩甜美,既可做菜肴主料,也可做菜肴配料。最适合炒食,清炒或加入冬笋、冻豆腐一起炒均可(……因为小苦,个人认为炒时可加点白糖,味道就会比较“俏”)。也可凉拌、做汤、腌渍,或者和各种蔬菜类的配菜,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需注意的是炒乌塌菜不宜放酱油。

在嘉善农村,还有“吃塌棵菜”的特殊习俗。从前有户人家,父女两人,心地善良。有一年大水,因救济他人,弄得自己生活困难,无法过年,只好挖塌棵菜充饥。此事感动了天帝,就送他家一船金银。父女俩只拿了一小畚箕银子,用它换来了粮食和种子,救济了方圆几里的灾民,一同渡过了饥荒。人们说:“塌棵”就是“脱苦”呀!从此,每年除夕家家在吃年夜饭时,总要摆上一碗碧绿生青的塌棵菜,它表达了当时农民要求摆脱贫困的愿望。

食用功效:?
乌塌菜的营养价值很高,胡萝卜素的含量比青菜(油菜)高约1倍,维生素C、B的含量也比一般青菜高约半倍,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每l00克鲜叶中含维生素C高达70毫克,钙180毫克以及铁、磷、镁等矿物质,另含很高的胡萝卜素,被称为“维生素”菜而倍受人们青睐。

药用方面塌棵菜有解毒作用。能改善心肌功能,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机体抵抗力。对抗游离基,有助于防癌,降低胆固醇,防止坏血病等。

祖国医学早在《食物本草》中记载:“乌塌菜甘、平、无毒。能滑肠、疏肝、利五脏。”常吃塌棵菜还可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泽肤健美。

塌菜冻豆腐汤怎么做

塌菜冻豆腐汤是一道美食,主要原料有嫩豆腐、塌菜、生姜、植物油等。
1、嫩豆腐,装入大碗中,用开水烫一下,倒掉多余水分,冷却至常温后移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取出后倒入用热水解冻,然后切片待用(因为嫩豆腐易碎,所以先冻再切比较容易,如果你有把我,可以像我一样,先切片再冷冻)
2、塌菜洗净,去掉老叶老筋,大一点的叶子切或撕成两半,小叶子就不用撕开待用。两片生姜切末待用
3、锅烧热下一点油,把塌菜放入翻炒一下,然后下入1大碗水,下姜末和盐,水烧开下入冻豆腐,水再次开起即可。

什么叫乌菜?

原料别名:乌塌菜、塌棵菜、太古菜、塔菜、塌菜 原料分类:蔬菜类及制品 食用提示:每餐约100克 推荐菜品:冻豆腐塌菜 冰豆腐塌莱 鳝筒火锅 冬菇炒塔菜 冬菇塌菜原料介绍安徽著名特产--乌菜,故有“雪下乌菜赛羊肉”的农谚。主产于本省江淮北部,北起淮河两岸,南至六安,舒城和滁州的南北约宽150公里的狭长地区,已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营养分析 1. 开通疏利、消积下气: 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其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对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 利尿通乳: 莴苣含钾量含钠量的27倍,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3. 强壮机体、防癌抗癌: 莴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机化含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对有缺铁性贫血病人十分有利。莴苣的热水提取物对某些癌细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 4. 宽肠通便: 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 相关人群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食物相克莴笋忌于蜂蜜同食。 相关人群制作指导塌棵菜适用于炒、炝、烧、煮等烹调方法,既可做菜肴主料,也可做菜肴配料,如“奶油菜心”、“砂锅瓢白菜”等。 食疗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塌棵菜味甘、性平;有滑肠、疏肝、利五脏的功效。 其他相关《神农本草经》载“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 《医林纂要》载“补心,去瘀,续伤”。 《随息居饮食谱》载“清胃涤热,祛风,利口齿咽喉头目”。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