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饮食营养

麻黄治皮肤病吗

麻黄治皮肤病吗

麻黄一般治皮肤病,但是只能够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因此还需要配合连翘、桑白皮、甘草等药物联合治疗,而在使用时要严格根据医生指导,避免私自使用。

皮肤病可能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比如受到强光照射、接触动物皮毛、花粉等,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致,比如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循环失调等,多数会出现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皮肤麻木、丘疹等现象,而部分人还可能会伴有皮肤糜烂、渗出液等表现,麻药属于一种中药,具有发散风寒作用,还能起到疏肌解表功效,对于皮肤病所引起的渗液、糜烂等现象能够起到辅助效果,而配合使用桑白皮、甘草等中药煎服,能够缓解皮肤瘙痒、丘疹等情况,长期规律服用药物能够起到治疗皮肤病效果。

如果患有皮肤病,在平时需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爽,养成勤洗澡的良好习惯,并且要勤换洗衣物,日常尽量穿宽松舒适纯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刺激,不要用手抓挠皮肤,同时还需要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喝浓茶、咖啡等。

麻黄有什么药用功效?麻黄入药有哪些作用?

麻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麻黄有很好的发汗作用,一般主要用于各种风寒疾病当中,但是麻黄的发汗作用很强,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注意,注意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这种药物,比如小孩子就不太适合。那么,麻黄有什么药用功效?麻黄入药有哪些作用?
【麻黄】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3.风水水肿。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_坚积聚。”
2.《名医别录》:“通腠理,解肌。”
3.《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
2.药理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临床研究:①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侵袭头部,经脉郁滞,又兼少阴阳虚,入冬屡患偏头痛者,效果良好(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28)。②用麻黄6g,桂枝12g以及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有较好疗效(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7)。③治疗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新中医,1999,31(10):36)。④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重用单味麻黄10~30g,治疗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而产生的耳鸣(中国民间疗法,1999,7(1):30)。⑤用麻黄、益母草、桔梗、生甘草的提取浓缩液,制成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改善换气,有止咳、化痰、消炎之功(河南中医,2001,20(1):59)。⑥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20例,服药后,45min开始显效,效果可持续3~4小时(国医论坛,1998,13(2):44)。此外,麻黄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
1、麻黄水泡脚
取麻黄8克,葱白35克,羌活,生姜各10克。
将所有药材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倒入足浴器中,待温度适宜后再泡脚,每日一剂,每次30分钟,出汗则停用。
次方中麻黄善于解表散寒,羌活强与散寒除湿,葱白,生姜则有发函,解表,散寒的功效四者共用可以大大增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功效。

请问麻黄起什么作用。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又称麻黄、华麻黄。麻黄科,麻黄属。草本状灌木。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内蒙古、西藏。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常组成大片单纯群落。高20~40 cm,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长2.5~5.5 cm,径约2 mm。叶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种子2,包于增厚成肉质的苞片内,不露出,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 mm,表面有细皱纹。为重要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
制麻黄绒:取切好麻黄,放研槽内,用手轻轻研成绒状取出,筛去灰尘,备用。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幼儿、年老体弱者。
平喘,镇咳,去痰,发汗,利尿,抗炎,解热,兴奋中枢。[4]
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仅次于木贼麻黄。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此在药用上所用的数量往往较木贼麻黄为多,为中国提制麻黄碱的主要植物。[1]
草麻黄茎含生物碱1~2%,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左旋麻黄碱,占40~90%,还有右旋伪麻黄碱,2,3,5,6-四甲基吡嗪以及微量的左旋-N-甲基麻黄碱、右旋-N-甲基伪麻黄碱、左旋去甲麻黄碱、右旋去甲伪麻黄碱、麻黄定碱等。还含挥发性的苄甲胺;又含挥发油,内有1-α-松油醇、β-松油醇、松油醇-4、月桂烯、二氢葛缕醇等。中麻黄含大量左旋麻黄碱及右旋伪麻黄碱以及鞣质、黄酮甙、糖类等。木贼麻黄含生物碱1.02~3.33%,其中左旋麻黄碱占55~75%,右旋伪麻黄碱占25~45%和微量甲基麻黄碱等。还含鞣质、黄酮甙、糖类和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桂皮酸、对香豆酸、香荚兰酸、原儿茶酸等有机酸类。
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它通过释放递质 (间接作用),以及直接激动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心脏,升高血压,可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及低血压,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大剂量可引起精神兴奋、不安和失眠,收缩皮肤、粘膜血管,滴鼻可以消除鼻粘膜充血引起的鼻塞,或用以治疗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伪麻黄碱低浓度时,对支气管的解痉作用与麻黄碱相似,而升压和扩瞳作用则明显减弱 (升压作用比较: 左旋麻黄碱为36,右旋麻黄碱为11,右旋伪麻黄碱为7,左旋伪麻黄碱为1)。伪麻黄碱较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横纹肌均有兴奋作用,可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麻黄挥发油乳剂灌胃,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其主成分松油醇对小鼠降温作用更强,但对猫及人未见发汗作用,曾有报道麻黄挥发油对某些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5]

中药麻黄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该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该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与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如阳和汤。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