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四季食疗

春季也要进补,小心湿气侵袭

春季也要进补,小心湿气侵袭

春季的时候养生很重要,在春季的时候我们学会养生的方法,对于身体健康是会有好处的,同时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预防疾病产生,是春季我们健康的一个基础,那么具体春季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养生,这是很多人烦恼的问题,一起看看吧。

不忘进补

在春季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饮食了,在平时就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上的品种多样化,保证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吃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医养生认为,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素质会比较高,这时候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惊蛰之后,天气变暖,各种动物开始活动,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这一点是春季的时候养生很重要的,注意适当进补,对我们健康是有好处的。而且我们可以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柔补的饮食原则,以免适得其反。要注意保阴潜阳,多吃清淡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样在春季进行养生,效果也会比较好。

不在阴湿环境久留

在春天的时候由于这时候天气开始回暖,同时这时候春季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湿气重对我们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南方的春天,这时候的天气容易产生雾霾、潮湿、闷热等情况,这样就会给细菌的生长居提供了环境。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可以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的情况,对于我们皮肤健康来说,是有非常大危害的,再加上春季的时候气温多潮湿,女士们更要注意个人卫生,穿在身上的内裤一定要保持干爽。也要注意晾晒的衣服要在通风透气的地方晾晒,不让细菌滋长,这样是可以帮助预防疾病产生的。

可以发现我们在春季的时候养生要注意的情况是非常多的,首先在平时就要注意饮食,通过合理的饮食进补,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春季的健康,同时还 有效的帮助我们预防疾病产生,这是我们在春季的时候进行养生非常关键的一点。

春季怎样进补

一 春天补养的渠道
万物生长,阳气初生,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体内的精、气、神也在此时复苏。

春季养生食补为上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人来说,春天更应该注意饮食调养,以保健康。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

1 药
补:“中医理论认为,春季进补应以平淡进补、补而不燥、因季而宜为原则”春季进补不同于冬季如的厚味进补,春季处于生发季节,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旺
盛季节,加之天气变暖、雨水增多,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因此春补十分必要。春补主要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西洋参、白术、淮山等药材,在补充营养、加
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做文章”;又因春季易产生湿热性疾病,在进补时可以用点大清叶、金银花、茯苓、薏米仁等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以防
上火。

2保健品

保健品以保健为主,并不能代替治疗药品,因此用了要有益但不能伤身,其中补而不燥是很重要的,如适合春季的西洋参类品种。不过,特别要指出的是西洋参虽属参类,但并不同于大补气血的红参、丰晒参,性味甘温,非虚极之体不适合使用;而西洋参最大的好处就是补而不燥。

3饮食调补

俗语说“病从口入”,在细菌繁殖较快的春季,饮食调节也是春补的关键词。深圳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陈医生认为,春季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控制主食饭量;少吃动物内脏;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品。另外,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二 春季饮食三部曲

在春天的旋律中,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三个“时”的不同。

早春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还寒。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

仲春古人云,春应在肝。肝禀风木,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按中医理论,春天是肝主令之时,所以此时养生,首要养肝。肝与脾互为母子关系,健肝先健脾,因此春季的饮食养生以养肝健脾为大原则。同样养肝健脾,不同体质也有不同食疗方案祖国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

晚春气温日渐升高,此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往我们往往强调冬令进补,其实,营养学家认为,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弱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
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同样以防病治病。老年人有上述情况者,可采用平补饮食。具有这种作用的食物有:荞麦、薏仁等谷类,豆浆、赤
豆等豆类,橘子、苹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可长期服用。春天天气湿气重,易困脾,所以更应少吃容易产生湿、滞的食物。 气温变化大,所以春季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由于冷热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这时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鸡肉和豆制品等。

三 春困,湿重如何补

经常有朋友问,为什么春天人们容易出现春困、腿重等症状,这其实就是“湿”的一种表现。要祛湿,可用荷叶煲汤,也可在汤水中加入藿香、苡米、云苓等,每周1—2次,以达健脾祛湿之效。水蛇苡米汤、苦瓜芥菜猪骨汤、马齿苋兔肉汤或莲子杏仁露皆有此功效,推荐日常食用。

有些朋友更强严重若经常,感觉疲劳、拉肚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容易感冒,这些是脾虚较重的表现,则可在煲汤时适当加入淮山、党参、北芪等药材,以健脾益气。党参云苓煲鸡则适合此类脾虚之人。

此外,肝火旺盛的人,则应着重疏肝,可用柴胡、白芍、黄芩、蛇舌草、车前草等煲水饮用。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春天更应注意养肝。保持心情舒畅之余,采用疏肝健脾的食疗方案,如鸡骨草鲫鱼汤、金针木耳田鸡汤,忌食煎炸、燥热、肥腻难消化的食物。

四老年人春天如何调补

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等。此类食物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消炎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病中或病
后恢复期的老年人的进补,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

五 春天哪些疾病好发,有何食疗对策:

我国医学认为:“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就是说,春天容易旧病复发。春天由于温暖多风,适宜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卷心菜、菜花等。

到了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这就是我国医学早已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人血压增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饮食防治的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因为香蕉含有能降低血压的钾离子。另外,经常食用含钾多的柠檬、梨、绿豆等,对防治高血压也有益处。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
因为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防治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

六 有关使用补品的几个注意点:

1 针对性的补:不妨进行一次中医体检。明确体质类型。然后再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服用补品已经很流行。认为,老年人药补一定要慎重,首先,应咨询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弄清寒热虚实及阴阳气血盛衰的状况,决不能听信哪些虚假广告,盲目乱补,如身体不适症状明显或已诊断有某些较重疾病者应上医院治疗,不能自作主张或听凭他人经验胡乱服药。

2  应根据季节气候和地域不同而进补,如春夏季节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使用温燥性的补药。应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有些人虽然身体较虚弱,但往往在服用补益后,反而出现泄泻、腹胀,或烦躁不适和“上火”等反应。

3  不要急于求成,应坚持淡补和缓补的原则,不要企求“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不要选用一些大辛大热,过于寒凉或过于粘腻凝滞的药物,尤其不要随意选用一些温肾壮阳的药物使用,如鹿茸、鹿鞭、马鞭、牛鞭、狗肾、海狗肾等,这些药物温
性较强,含激素较多,不是肾阳亏虚较严重的患者不宜食用。还有部分胶类药及熟地、黄桂等粘滞性较强的药物,对脾胃虚弱,消化吸收不良的人也不宜随意使用。

4 不要过分看重价格,追求稀有昂贵的补药,有些人经济条件好,在进补上常追求野山参、燕窝、鱼翅等高档补品,实际上并无必要,以燕窝、鱼翅而言,含蛋白质虽分别达到50%和83%以上,但均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总之,无论食补、药补,均应科学合理,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膳,辨证进补,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

春季,人容易上火,而许多家庭都有冬天没吃完的滋补品,什么鹿茸、阿胶、冬虫夏草、膏方啊,继续吃怕上火,收藏起来怕变质,这可怎么办呢?

●冬虫夏草:四季能服

冬虫夏草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肺补肾,益精气,性偏温,一般情况下四季都可服用,不过随着天气转暖,健康的人服用量可以稍微减少。

冬虫夏草煮水营养利用率很高,可以在水中放入3~6根冬虫夏草后,用文火煮,煮沸后就能喝了。等到虫草水变淡甚至呈现白色的时候就不要喝了,可以把虫草吃掉。

冬虫夏草关键是要防蛀。保存时,最好将其分开来用塑料袋封好,放冰箱冷藏或冷冻室中。只要年限别放太久,一般不会变质。

●阿胶:开春不宜服

像阿胶一类的“腻”性滋补品,就不提倡在春天服用了。因为春季进补的原则是以平补为主,忌大热的滋补品。春季人体脾气较弱,也就是说胃肠的消化能力
较差,这个时候应当吃些比较清淡的食物。滋补品中,除了虫草、燕窝等比较清淡外,其他的口味都有些偏重,盲目乱补可能会引起胃胀等消化道问题。

不过现在很多阿胶都是做成阿胶片的,中间加入了芝麻和核桃,中和了阿胶本身的“腻”性。刚开春可服,阴历二月后,就别再吃了。

●人参:春季“因人而服”

人参性热,有口腔溃疡、经常感到口干舌燥、手心脚心发热等症状的人都不适宜服用。至于人参开春后能不能服用,要因人而异。体质虚寒的人可以吃,但也要酌量减少,每天吃参的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人参的服用方法有很多,直接口服、咀嚼效果最佳,其次为炖汤服食,还有泡茶泡酒等。这些服法,开春后依然适用,但无论吃哪种参,怎么吃,都不能过
量,即使是气虚的人,吃多了同样会上火。另外,服用参时,如要配以其他药材或补品,建议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切勿胡乱搭配,否则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一旦感冒等传染性疾病发作时,是不适合进补人参等滋补品的。同样,要是正处于慢性疾病的发病期,也不能盲目进补滋补品。

吃不完的人参保存时用包装袋装好,放进0℃~2℃的冷藏室中,到了下一个冬天,可以继续服用。

●膏方:可以加点西洋参

传统观念认为,膏方作用在于滋补。但是现代“进补”的观念应该向“调补”转换,尤其是膏方,讲究“一人一方”,因人而异、因时不同,即使夏天,也可以服用适合夏天的膏方。

开春了,冬天滋补型的膏方就可以暂停了。春天要吃膏方也可以,不妨加进西洋参等清凉的药味。膏方要冷藏保存,如果存放时间较久,膏滋药的表层出现小霉点,可以将有小霉点的部分除去,剩下来的部分重新入锅煎熬,同时准备好干净的容器,装入熬透的膏液,冷却后加盖保存。

此外,鹿茸、鹿鞭等,属温肾壮阳的药物,含激素较多,不是肾阳亏虚较严重者不宜食用。

春季如何祛湿 这些部位的祛湿方法

  在春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春季的时候湿气是非常重的,在这时候我们人体就容易出现一些身体的不适情况,这样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在春季祛湿,这是大家非常烦恼的一个情况,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如何解决问题。

   口鼻:

  首先在春季要小心的就是口鼻祛湿了,由于口是饮食进入的第一关,冰冷的饮料、寒凉的食物,都会藉由口把寒气带入胃部。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恶心、呕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喷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现,所以在这个部位也是最容易被寒气侵袭的。特别是在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流行时,戴上口罩,可以防止寒气的侵入。

   肚脐:

  我们在春季的时候需要注意了,小孩和老人的腹部,尤其是肚脐,也是寒气容易侵入的通道。晚上睡觉不小心踢了被子,腹部受凉,寒气就会从肚脐进入,引起腹痛、腹泻,这样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很大,所以说在这时候要注意对腹部的保暖才行了,可以选择把肚兜戴在腹部以保护肚脐,以预防受凉所致的腹泻。如果在肚兜中加入合适的中药材,还能调理许多疾病,也是预防寒气影响的好方法。

   脚底:

  在春季的时候还要小心的就是脚部被寒气造成影响,本身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风寒的地方。长期在冰冷潮湿的地方行走、鞋袜潮湿后不立即更换、睡觉时冷气正对着脚底吹,都会招致寒气的入侵。所以说在春季的时候我们就要经常按摩脚底,用热水泡脚,可以将寒气从脚底排散出去,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在春季养生。

  上面介绍的这些部位都是春季的还是容易出现的情况,这些都是容易对我们健康造成影响的,湿气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平时就要学会方法去解决才行,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效果不错,可以很好的解决掉湿气重的问题,从而促进我们健康。

春季六节气饮食进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春季,到处生机盎然,朝气勃勃,万物繁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和自然界一样充满生机。此时,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机体生长、活动、发育之需。春补对健康体强的人极为有益,对久病体虚和外科手术后气血亏损的病人,以及体质虚弱的儿童就更需要春补了。春补不可姿意而行,要遵循以下原则,方能顺应天时,符合机体需要。

1.宜温补阳气阳,是指人体阳气,阳气与阴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阳气,泛指人体之功能;阴精泛指人体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所谓春季饮食上要养阳,即是要进食一些能够起到温补人体阳气之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以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

由于肾藏之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因此.在饮食上养阳,还包含有养肾阳的意思,关于这一点,如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其根而培养之。”这里的“从其根”即是养肾阳的意思,因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眷天、夏天,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却显得不足,故应在饮食上多吃点培养肾阳的东西,如谚语说:“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是指此意。

2.宜多甜少酸唐代药王、大养生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六节气之际,人们要少吃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医学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人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春季六节气在饮食上的另一条重要原则,是要少吃点酸味食物,以防肝气过于偏亢;肝气偏亢,就要损害脾胃功能;同时,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应多吃一点,如大枣,锅巴,山药等味甜之食物。

3.宜清淡多样油腻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胀感,妨碍多种营养的摄入,饭后使人出现疲劳,嗜睡,工作效率下降等,也是“春困”的诱因之一,所以春季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大油大腻食品,如肥猪肉、油炸食品等。春季膳食要提倡多样化,避免专一单调,并科学合理地搭配好膳食,如主食粗细粮、干稀的合理搭配,副食荤与素、汤与菜的搭配等,只有这样才能从多种食物中获得较完备的营养,使人精力充沛。

4.宜多食新鲜蔬菜人们经过寒冷的冬季之后,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冬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这些都是因为吃新鲜蔬菜较少所造成的。因此,在春季六节气一定要多吃各种新鲜蔬菜,以弥补冬天吃菜少造成的营养不足。

5.宜补充津液春季六节气多风,风邪袭人易使腠理疏松,迫使津液外泄,造成口干、舌燥、皮肤粗燥、干咳、咽痛等症。因此,在饮食上宜多吃些能补充人体津液的食物。常用的有柑橘、蜂蜜、甘蔗等,其补充标准以不感口渴为度,不宜过量。因为不少生津食品是酸味的,吃多了易使肝气过亢。

6.宜清解里热所谓里热,即指体内有郁热或者痰热。热郁于内,在春季六节气,机体被外来风气所鼓动,就会向外发散,轻则导致头昏、身体烦闷、胸满、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

体内郁热的形成是由于在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往往穿起厚厚的棉衣或皮裘拥坐在旺旺的炉火旁边;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饭菜,喝灼口的热粥、热汤。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但是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

清除郁热的方法很多,但还是以多吃点能清除里热的食物较好,最好是选用一些药膳。

7.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春季六节气肝气亢伤脾,损害了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黏硬、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本来就不易消化,再加上脾胃功能不佳,既可生痰、生湿,又进一步加重和损害了脾胃功能。

春季六节气的饮食进补原则主要是以上七点,但具体运甩时,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职业、疾病、所在地区等不同情况来处理。如糖尿病病人即使在春天也应以不吃甜食为佳。阳盛体质的人,大可不必补充阳气,因为体内阳气本来就偏盛。阴虚有虚火者补阳也须慎重。总之,上述饮食进补原则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来的,在应用中还必须因人、因地、因病制宜,这样才有益于健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