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感冒症状有哪些
气虚感冒症状有哪些
气虚体质的人非常容易感冒,那气虚所引起的感冒一般会有哪些症状呢?气虚感冒和风寒感冒相比的话,这之间会有哪些区别呢?
气虚感冒症状有哪些
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气虚患者因为卫气不固,所以更容易感冒,而这种气虚感冒往往会伴有多汗,怕冷怕风,恶寒较重,头痛,肢体酸重疼痛,咳嗽,气短、乏力、气怯声低、少气懒言、肢体倦怠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治疗上主要以扶正祛邪为主,通过针对性的调理来加强人体正气。
气虚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气虚感冒:通常患者由于肺卫不固,而出现反复感冒的情况,气虚感冒主要见于体弱的老人、儿童、某些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长期工作过劳、体能过耗的患者。每次感冒后拖延时间比较长,且平时伴有少气懒言、周身乏力、咳痰无力、汗出、舌淡苔白等证候,治疗时应该用益气解表的方法。
风寒感冒:为风寒犯肺、肺气失宣导致,主要症状是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周身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嗓子痒、嗓子紧、咳嗽、吐稀白痰、舌苔薄白、脉浮紧。在治疗上可选用疏风解表、发散风寒的药物。
气虚会不会影响月经
会有一起影响。
身体出现气虚症状时,会对月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气具有推动及固摄的作用,能推动血液运行及控制血液使其不溢于脉管之外,气与血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当身体气虚时,也直接影响到血液功能的正常发挥,女性可出现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缩短甚至、闭经、痛经等月经失调的各种表现,同时还多伴有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疲倦乏力等气虚的表现。治疗应以补气为主。
气虚如何调理最佳
饮食调理
气虚体质平常可以多吃补中益气类的食物,例如核桃、小米、糯米、猪肉、牛肉、大枣等,食用之后对体内中气的抒发非常有帮助。
适当运动
气虚体质人群平常还要适当的加强运动,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改善气虚的症状,像慢跑、快步走、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调理
气虚体质人群还可以通过中药来调理身体,可咨询医生后采用中药调理,比如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等中药材具有很好的补气效果。
表虚感冒是什么症状 表实表虚有什么区别?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那么感冒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会出现表虚和表实感冒这两种。大部分的人都不太了解表虚是什么样的情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表虚感冒的症状,以及表实感冒和表虚感冒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
症见体质虚弱,肌肉松软,汗多不止,精力不振,不爱户外活动,脉软弱无力。
外感风寒表实和表虚证,这里的实和虚,不是我们八纲辨证当中的虚实的虚,是讲的肌表的一种状态,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呢分别把它称为表虚或者表实。如果按照虚实辨证,表实证和表虚证都是属于实证的,都不是虚证。
我们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说这里有一个门,这个门现在关得非常严,就说这个门关闭得非常严实,没有一点缝隙,这个门关闭得严严实实的,就是说肌表那个腠理,毛孔的一种状态,闭合得很紧。因为寒邪收引,收引了以后,那个毛孔就闭合,这个很严实。另外一个,如果说门有一个缝的时候我们一些文学作品当中,说这个门是虚掩着的,门是虚掩的,说这个关得严实和虚掩同样的都是这个门。这个门没有改变,只是它的状态有一点不一样,关紧没有关紧,是不是完全封闭。所以这个表实和表虚就是外感了风寒以后,是不是有汗为主要判断。不容易出汗,那就叫表实证;如果说外感了风寒,其他症状完全相同,但是患者有自汗,自己觉得好象在出汗,这个呢他的肌表就处于一种不固密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称为表虚证。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实证,因为邪气甚则实,这种外感风寒的表实虚证也是邪气实的,它本质上是实证,所以不能误解为表虚证就是虚证,表实证就是实证,都是实证,都是邪气甚的病证。
感冒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会不会肝肾亏虚?
说起感冒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讲出很多来,比如发烧、打喷嚏、流鼻涕等等。其实,这些只是感冒众多症状表现中的一部分而已。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感冒的症状表现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上午不烧,午后发烧,且同时有乏力、干咳、盗汗、出冷汗等症状,且日渐消瘦,则有可能是肺结核。
2.发烧第五天,身上起了红色皮疹,肝脾肿大,神志不清,则有可能是斑疹伤寒。
3.如果小儿发烧至第二天,面部及身上开始出现细小的红色小丘疹,分布密且均匀,舌体鲜红,口唇周围苍白圈,则有可能是猩红热。
4.儿童患感冒,哭闹不想吃饭,咽喉部红肿,甚至有白色脓点,则应疑为扁桃体炎。
5.如果起病很急,发冷,然后再发烧,且高烧不退,常在39℃以上,浑身酸痛,无食欲,且周围的人也有同样表现,则可怀疑为流行性感冒。
6.感冒一周后,有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约作痛等症状,特别是心跳不规律,出现心跳过快,一分钟超过100次,会引起心肌炎。
7. 如果发烧,又不想吃油腻食物,且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则怀疑为传染性肝炎的反应。
8.如果发热, 还有剧烈的恶心、呕吐且反复发作,则应疑为脑部病变,如脑膜炎疾病的反应。
9.当感冒数天后,发烧仍不退,且有浓痰咳出,就应注意细菌的混合感染,应警惕转变为支气管炎。
感冒的五个阶段
感冒多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
1. 感冒初起,多因感受 风寒 ,常见症状轻微。低热、流鼻涕、打喷嚏、鼻塞、鼻尖发凉、手脚发凉,有时也会有腹部受寒的表现,如腹痛、大便偏稀、次数多、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两脉浮弦紧等。
2.? 外寒里热 :感受风寒后,因体质或用药等原因,部分入里化热,而出现外寒里热,即寒包火。既有受寒的症状:鼻流清涕、喷嚏、鼻塞。也有内热的表现;清鼻涕中有黄鼻涕,咽喉略疼痛、口干口渴,咳嗽吐黄色黏稠痰,大便干,小便开始变黄。
3.? 风热 :风寒完全化为风热,常见症状:①发热,流黄鼻涕或浓鼻涕,喷嚏较少,略有鼻塞;②咳嗽,位置较深,来自胸腔,声音响亮,咳痰粘稠发黄;③咽喉疼痛;④手脚发热,大便不通,便干,便难,小便黄;舌苔薄黄,舌质红。
? ? * 有的感冒一开始就是风热阶段,没有经过第一、第二阶段。
4.? 体虚 :感冒发热导致身体气血亏损,出现气血亏虚,虚寒虚热。气血亏虚的表现有:反复发热不退、身体乏力、食欲不振、面色发白、疲劳、两脉无力。体虚感冒的症状有:发热,有时甚至是高热不退,或反复发热不退、鼻塞流清涕、手足冰冷,面色发黄发暗。
? ? * 有些平素体质偏弱的患者,一上来就是第四阶段,出现体虚感冒发热。
5.? 康复 :本阶段感冒基本痊愈,略微留一些小病症,如鼻塞、流涕等。当预防再次感冒。
第一阶段:风寒感冒
此时风寒邪气尚在浅表,疏风散寒退热法。
葱豉生姜汤 :温散风寒,发汗退热。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的发热、无汗、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舌苔薄白等。
带葱根的葱白4段,与淡豆豉6g、生姜5片一起水煮,大火烧开再换小火煎煮5-10分钟,趁热服用,可加红糖、大枣。仅用葱白熬水喝,也可发汗退热。
小儿推拿 :
1. 揉外劳宫:5~10分钟
2. 揉一窝风:3~5分钟
3. 清天水河200次
4. 清肺经、清肝经各200次
捂囱门 :温散风寒,发汗退热。适用于感冒初起,微微发热,鼻塞不通,喷嚏时作,鼻流清涕者。
双手搓热,轻捂囱门上方,反复操作,或用热毛巾反复敷在囱门上。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
苏叶水泡脚 :祛风散寒、发汗退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感冒初期,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低热等。若鼻塞流涕明显,可配合用紫苏叶3~5g泡茶饮,增强散寒通窍的作用。
紫苏叶50g,用开水浸泡3分钟后再加适量凉水泡脚,泡10~20分钟,或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每日1~2次,连续2~3天。
藿香正气水贴敷肚脐 :散寒除湿、发汗退热、止泻止呕、温中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鼻塞、鼻涕、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
藿香正气水温热后,用酒精棉球蘸后,放在肚脐处,再用纱布和胶布固定,连续贴敷2小时,每日1~2次,连续1~3天。如对酒精或胶布过敏,可选用无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或防过敏胶布。
中成药 :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
第二阶段:外寒里热感冒
此时治疗应寒热并用,既要散寒,又要清热。还要看寒热的比例,风寒表现重,就以疏风散寒为主,解表清热为辅;风热表现重,就以疏风清热为主,解表散寒为辅。
外寒里热食疗方 :疏风散寒、解肌退热。适用于外寒里热、寒热并存的感冒发热,症见鼻塞、喷嚏、鼻涕清黄相兼、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者。
葛根15g、金银花15g、菊花6g、生姜5片、苏叶6g,洗净后熬水15分钟,分2~3次服用。
小儿推拿 :
1. 揉外劳宫:5~10分钟
2. 揉一窝风:3~5分钟
3. 清天水河200次
4. 清肺经、清肝经各200次
青蒿浴法 :祛风散寒、疏风清热。适用于风寒感冒、外寒里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3岁以内用青蒿100g,3岁以上用200~250g,洗澡水烧开后加入青蒿,煮沸1~2分钟,关火焖出药味,温度适宜时倒入盆中,温洗全身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热退而安,屡获良效。
中成药 :小柴胡颗粒适用于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寒热并存的感冒。
第三阶段:风热感冒
此时治疗应疏风解热。
风热感冒食疗方 :疏风解热、解肌退热,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流黄鼻涕、咽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
用葛根10g、金银花6g、菊花6g、桑叶6g、芦根6g、生姜2片,大火烧开,小火煎煮10分钟即可,分2~3次服用,可加入适量冰糖。若仍有鼻塞,加荆芥穗6g,咽喉痛加胖大海6g。
小儿推拿 :
1. 清天水河200次
2. 清肺经、清肝经各200次
3. 退六腑500次
4. 推三关200次
薄荷水泡脚法 :疏风散热,风热感冒症见流黄鼻涕、发热、咽痛、咳黄痰、大便干、小便黄等。
薄荷30g,开水浸泡2~3分钟,水温合适后泡脚10~20分钟,或微微发热出汗为宜。
肚脐贴敷法 :银翘解毒片或桑菊感冒片,研成细末,每次用3g,用温水或姜汁调成糊状,贴敷肚脐,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
后背刮痧法 :适用于发热、鼻流黄涕、全身疼痛、咽喉疼痛、头痛、目痛、大便干、大便黄等。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先用手掌轻轻拍痧,再用刮痧板从上向下,从里向外用力刮痧,直到出现红色痧点为止。
第四阶段:体虚阶段
体虚感冒食疗方 :补益气血、疏风散寒、解肌退热,适用于体虚感冒或反复感冒发热,或感冒后期,身体气血亏虚的病症。
葛根15g、苏叶6g、党参6g、菊花6g、生姜3片、大枣(剥开)3个,大火烧开,小火煎煮10分钟,分2~3次服用,可加适量红糖。
小儿推拿 :
1. 推三关200次
2. 揉外劳宫:5分钟
3. 清天水河200次
4. 摩腹200次,顺逆各半
5. 补脾经500次
6. 揉板门2分钟
温和灸法 :通阳散寒、祛风退热、补益气血、降逆止嗽,主要用于身体气血亏虚造成的感冒发热。
手持艾条,温和灸大椎、风门、肺俞穴各3~5分钟,再温和灸涌泉2~3分钟。1岁内的孩子每次5~10分钟就行,每日灸一次,连续灸数日即可。
中成药 :参苏丸(参苏饮)补益正气同时,散寒解表,有热退热,有寒祛寒,有虚补虚。
第五阶段:康复阶段
鼻塞不通——葱白汤熏鼻
鼻塞流涕——盐袋或热水袋热敷后背大椎穴
鼻塞流涕——热姜丝贴脚心
预防感冒 :
摩身柱穴:身柱穴是身体强壮要穴,每日晨起摩此穴,顺时针或逆时针10~20分钟,可有效预防感冒。
按摩手心、脚心和囱门:增强体质,祛风散寒,预防感冒。“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囱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
日常注意:
1. 饮食注意:感冒期间饮食应清淡、温热、适量,多喝热水,少吃辛辣、肉食、油腻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2. 多穿衣服,防寒保暖。
3. 伴有食积要消食化积:感冒伴有食积者,多会出现口臭、口苦、腹胀等,此时应配合用大山楂丸或保和丸等消食化积。
4. 危重病症及时送医就诊:若出现感冒发热持续不退、高热不退,或出现惊风、抽搐、严重腹泻、呕吐、惊厥等时,应及时就诊
5. 感冒初期为病毒性感染,不能乱用抗生素。
6. 体质弱者或感冒严重者应及时就诊,不要盲目硬抗。感冒对身体有好和坏两方面影响:①促进免疫力;②对身体有很大伤害。感冒时发烧并不是坏事,是免疫系统与病菌做斗争的表现。但若是长时间发烧或高烧,说明靠自身免疫力已不能战胜病菌,此时若得不到有效治疗,不仅不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还会导致身体虚弱。如果孩子平时身体强壮,病症不严重的话,适当硬抗也有一定好处,但也需密切观察。如果平时容易生病,体质较弱,或病症较为严重,则必须及时就医。
食复 :疾病初愈阶段,由于脾胃尚虚,饮食过量,吃生冷、辛辣、油腻、肉食、鱼虾海鲜等不易消化之物,导致疾病复发。
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初愈,此时身体正气亏虚(脾胃亏虚),余邪未尽,即“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此时若不注意饮食,暴饮暴食,则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正气愈加亏虚;若嗜食辛辣则容易辛辣助阳,助长火势,导致再次发热;若食入过多油腻肉食,则油腻遇火,容易死灰复燃,再次发热。
饮食宜清淡以养脾胃,多穿衣服,多吃热粥热饭,不吃凉的食物。饮食量应从少到多,质地宜从稀到浓,从易消化至正常饮食,切忌强食,待胃气复苏,饮食渐香,直至能正常饮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