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散的功效与作用
桑螵蛸散的功效与作用
桑螵蛸散是一剂中药,那其服用之后能起到怎样的功效与作用呢?在服用桑螵蛸散的时候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调补心肾
桑螵蛸味甘、咸、性平、既补益又收涩,具有较好的补肾助阳功效,对于那些肾虚阳衰、精气失固所引起的遗精滑精、遗尿、阳萎、尿频等症状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若有心肾不足、健忘、神思恍惚、尿频遗尿等症状的人可以服用桑螵蛸散,其能起到调补心肾的作用。
涩精止遗
另外桑螵蛸散对于男子的早泄以及女子的月经不调都能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桑螵蛸散中的桑螵蛸是君药,是补肾固肾止遗的常用药,而其中的桑螵蛸、龙骨、龟甲相配就构成了一个常用的固涩止遗方。
安神补气
另外桑螵蛸散里面还加入人参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其中的茯苓也能起到一定的安神效果,当归配合人参能起到一定的养血补虚的效果,服用之后能起到安神补气的作用,并且还能帮助改善健忘的现象。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心肾不交、肾虚人群食用。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人群慎食。
不宜同食:无特殊同食禁忌。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石菖蒲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石菖蒲的功效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石菖蒲别名菖蒲、苦菖蒲、山菖蒲等,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石菖蒲副作用是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石菖蒲;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石菖蒲忌饴糖、羊肉;石菖蒲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药名:石菖蒲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性味:味辛,微温
归经:入心经、肝经、脾经。
功效: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主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3~8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来源: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石菖蒲的作用:
石菖蒲辛温行散,苦温除湿,主入心、胃二经,既能除痰利心窍,又能化湿以和中。适于痰浊闭窍及湿阻中焦等症。
1、石菖蒲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2、石菖蒲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以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2钱。方中石菖蒲宣窍宁心,为佐药。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3、石菖蒲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4、石菖蒲治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证,癫痫与遗精:茯苓30g,茯神30g,人参30g,远志30g,石菖蒲15g,龙齿15g。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每服2钱,开水送下。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5、石菖蒲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6、石菖蒲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神志不安者:精神恍惚,惊悸怔仲,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麦门冬5g,当归5g,石菖蒲5g,茯神5g,玄参6g,熟地黄6g,甘草6g.蜜丸,每服四、五十丸。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7、石菖蒲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8、石菖蒲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9、石菖蒲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10、石菖蒲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11、石菖蒲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12、石菖蒲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13、石菖蒲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猫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14、石菖蒲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15、石菖蒲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
16、石菖蒲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 经验 方》)
17、石菖蒲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18、石菖蒲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19、石菖蒲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菖蒲羹)
20、石菖蒲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21、石菖蒲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磨水顿服。(《江西草药》)
22、石菖蒲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
23、石菖蒲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凡湿热痰浊蒙蔽清窍,症见身热,神昏谵语者,可与郁金、连翘、栀子等配伍;凡心气不足,健忘失眠者,可与人参、茯苓、远志等配伍;凡湿阻脾胃,脘腹痞满胀痛者,可与陈皮、香附、吴茱萸同用;该品辛散湿通,能除风寒湿痹,凡冷痹身痛者,可与乌头同用。
石菖蒲用药禁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石菖蒲;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石菖蒲忌饴糖、羊肉;石菖蒲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桑螵蛸散是中成药吗?药店有卖吗?
一般没有成药,可以自制:
人参 茯苓 远志 石菖蒲盐炒 桑螵蛸盐水炒 龙骨煅 龟板酥炙, 等分为末。临卧服二钱。人参汤下。
桑螵蛸散能安心神,固滑脱。用于肾虚不固而致尿后余沥、小便频数,如稠米泔,心神恍惚,健忘食少,或睡中遗尿,或梦遗失精等。
遗尿症的治疗药方有哪些?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多数发生于夜间,引起遗尿除少数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
【方一】遗尿方
【出处】《实用中医药杂志》
【组成】桑螵蛸、乌药、覆盆子、川断、淫羊藿、锁阳、炒鸡内金、山萸肉、金樱子、五味子各12克,益智仁9克,肉桂4克,制附片6克,山药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
【功用】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淫羊藿、锁阳、山萸肉补肝肾、固精气、缩小便,乌药温肾散寒,桑螵蛸固肾而缩小便,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全方配伍共奏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之功。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川断、锁阳、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用法】每日1剂,早上、中午水煎服,晚上控制饮水。
【方二】缩尿散
【出处】《柳州医学》
【组成】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各等份,碾碎成细末,摇匀,装瓶备用。
【功用】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故在治疗上以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温肾健脾,缩泉涩精。全方具有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的作用,取肾经之涌泉、任脉之神厥穴外敷,这样,下元虚冷得以温煦,膀胱的制约能力得以恢复,遗尿可止。
【药理】五倍子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止腹泻,并有抑菌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并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作用;补骨脂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茴香含挥发油(茴香油)等,能增强胃肠蠕动,排出胃肠中积气,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用法】取上药粉约20克,用温开水调成厚糊状,外敷神阙穴、涌泉穴(双侧),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进行敷贴,次日晨起时将药取下,如有敷药处起红疹者可改用植物油调敷,10天为一个疗程。
【按语】在饮食上忌生冷苦寒之品,睡前2小时少饮水及饮料,夜间家长可唤醒排尿1次,年长儿则应多给予安慰,帮助其克服紧张情绪,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三】缩泉汤加味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益智仁、金樱子、淡吴萸、五味子各5克,乌药、牡蛎、桑螵蛸各10克,山药1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暖肾温阳;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淡吴萸温肾健脾,缩泉涩精;牡蛎、桑螵蛸收敛固涩;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乌药温肾散寒;山药补气健脾益胃。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用法】每剂服1.5天,10天为1疗程。
【方四】补肾止遗汤
【出处】《中医药学刊》
【组成】黄芪15克,五味子、覆盆子、益智仁各10克,乌药8克,菟丝子10克,肉桂8克,桑螵蛸10克,麻黄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健脾;肉桂温补肾阳;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益智仁暖肾温阳可助肉桂温暖下元,又有固涩缩尿之功;桑螵蛸补肾助阳,固涩缩尿;麻黄宣通气机,散发津液,凋节水道;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固涩;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乌药温肾缩泉。
【药理】麻黄含有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引起精神兴奋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补肾止遗汤治疗遗尿症具有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温肾固涩,改善了机体,提高了体内去氨加压素分泌水平,从而使遗尿症状消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益气固肾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黄芪、煅牡蛎各20克,党参、淮山药各15克,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炙鸡内金各8克,升麻、炙甘草各3克。尿频数清长胃寒者加肉桂(后下)2克。
【功用】培元益气、补肾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补肾培元,固精缩尿;煅牡蛎固涩收敛;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炙鸡内金消食健胃止遗,又能使诸药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培元益气、补肾缩尿之功。
【药理】黄芪、党参、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
【用法】根据不同年龄增减药物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六】温肾缩泉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山药、桑螵各9克,肉桂6克,乌药6克,益智仁6克,通草3克,菟丝子6克,覆盆子6克。
【功用】补肾益气,健脾,固摄下焦。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山药健脾益肾;桑螵、肉桂、乌药、益智仁温肾收涩;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通草利水通淋。
【药理】通草、菟丝子、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肉桂具有增加胃血流量和细胞保护作用,且有很强的分解脂肪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
【用法】上药共煎取30毫升,每日1剂。晚饭前服用,4周为一疗程。
【方七】遗尿方
【出处】《新中医》
【组成】黄芪20克,党参、菟丝子、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各10克,益智仁、肉苁蓉、五味子各8克。
【功用】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金樱子固精缩尿;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黄芪补脾益肺以制水;党参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恢复膀胱决渎功能;五味子收敛止遗;菟丝子补益肾精,固脬止遗;肉苁蓉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之效。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肉苁蓉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用法】以上剂量为5岁患儿用量,具体视患儿年龄大小调整。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嘱患儿白天不宜过度玩耍,以免疲劳贪睡,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并嘱家长临睡前提醒患儿排尿,入睡后按时唤醒1~2次,从而逐步形成能自行排尿的习惯。
【方八】清心莲子饮
【出处】《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组成】石莲子10克,黄芪10克,党参8克,麦冬6克,黄芩5克,地骨皮6克,茯苓7克,车前子7克,甘草5克。
【功用】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石莲子甘涩平,能清心火,固肾涩精,交通心肾;人参、黄芪益气;麦冬养阴;黄芩、地骨皮、甘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共奏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之功,使阴平阳秘,水火既济,遗尿自愈。
【药理】莲子具有收敛作用;黄芪、党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麦冬有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黄芩、地骨皮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车前草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缩泉丸合升陷汤加味
【出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组成】益智仁20克,乌药20克,山药30克,黄芪60克,升麻5克,桔梗5克,柴胡5克,白芍30克,五味子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菖蒲15克。
【功用】升阳补气,培元补肾,固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举元煎升阳补气,缩泉丸培元补肾,固涩小便。而小儿有“肝强脾弱”特点,辅以白芍平肝,而其味酸有收涩之功,合五味子、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小便,加菖蒲清心醒神,则遗尿可治矣。
【药理】黄芪、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以上药物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煎开,再以文火煎煮15分钟即倒出药液。连续煎药3次,3次药液混合均匀。年龄大的患儿每次服药150毫升,每4小时服药1次。年龄小的患儿每次服药数汤匙,每隔1小时左右服药1次,采取时时频服的方法。
【方十】益肾缩尿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益智仁、山药、山茱萸各10~30克,沙蒺藜、覆盆子、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怀牛膝、台乌药各5~15克,龙骨、牡蛎各15~30克。
【功用】温肾固精缩尿,涩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肾缩尿汤以益智仁、沙蒺藜、山药温肾固精缩尿为君药;桑螵蛸、覆盆子、山茱萸、芡实、金樱子涩精止遗缩尿共为臣药;台乌药、龙骨、牡蛎、怀牛膝行气安神引药入经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使肾气复,膀胱约束有权,则遗尿、尿频可愈。方中用药多为酸、甘、微温之品,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者本方忌用。
【药理】山药、怀牛膝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金樱子、沙蒺藜、芡实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山茱萸有抑菌、抗凝、降糖、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收敛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200毫升,早晚两次分服;治疗期间睡前禁止饮水,忌食辛辣食物;5天为1疗程。
【方十一】桑螵蛸散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桑螵蛸10克,菟丝子10克,益智仁10克,巴戟天10克,石菖蒲10克。
【功用】益气温肾,固摄下元。
【主治】小儿遗尿下元虚寒型。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益胃;桑螵蛸涩精止遗缩尿;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石菖蒲交通心肾、清心醒脑。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巴戟天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补中益气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益智仁10克,五味子6克,金樱子10克。
【功用】益气补脾,培元固涩。
【主治】小儿遗尿脾肺气虚型。
【方解】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益智仁暖肾温阳;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收敛固涩小便;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陈皮健脾燥湿。
【药理】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陈皮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