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气场,“元气、正气、晦气、邪气”的“气”从何来?
中国人自古讲究风水气场,比如人们常说的元气、正气、晦气、邪气等,每个人生来都自带气场。人体的气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当今社会人们忌惮负能量、亲近正能量的思维,恰恰就是根据人的不同气场能量来判别的。那么这些气场到底从何而来呢?
气场的天地生物属性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人禀天地之气生”,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两仪化阴阳,阴阳开天地,天地孕万物。《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淮南子•氾论训》所谓:“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两接,乃能成活。”
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元气”
元气是生命活动所需的气,包括自然界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品。《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说明了“气”是阴阳二气交感而形成的,是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存在的基础。
《庄子》中也有许多关于“元气”的论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句话表明了“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人的生死也是由“气”的聚散所决定的。
《黄庭内景经》认为元气是宇宙和生命的本源,是阴阳未分、混沌无形的状态。同时该经也强调了“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认为人体内的“气”流通顺畅、和谐统一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保障。
存于天地、自然、人体的“正气”
“正气”是指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抗病能力,包括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等,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能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指代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自然之气或是人体的纯正之气。正气还被用来解释正向的人类情感和社会风气。
《黄帝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表明了人体内的正气充足,能够防止外邪侵入,保持身体健康。《孟子》中也有关于“正气”的论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强调了培养浩然正气的重要性。
对“邪晦之气” 趋吉避祸的警醒
晦气是由于环境、情绪、风水等因素引起不良的气场或气氛,可以对人的情绪、心态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邪气侵入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邪气包括外来有害物质或能量,如细菌、病毒、电磁波等。人体“正气”滞阻就会导致情绪、心理和精神问题。《庄子》有关于“晦气”的论述:“阴阳之气,晦明开闭,故曰阴阳。”这句话表明古代人们认为晦气是与阴阳变化相关的自然现象。《管子·形势》有云:“邪气袭内,正色乃衰。”指的是邪气侵入体内,健康的肤色就会衰蜕,这些记述都表达了古人对“”邪晦之气”来源的理解和警醒。
古代人们对“元气、正气、晦气、邪气”信仰和恐惧,形成了对自然和道德力量敬畏之心。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