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祛湿止泻——白扁豆
白扁豆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在很多医书中都有记载。李时珍称其“嫩时可充蔬食茶料,老则收子煮食”。因为白扁豆性味平和,一般人群都适合食用。今天就聊一聊食用白扁豆的好处。
白扁豆的功效
《中华本草》认为: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小儿疳积等。《名医别录》也记载白扁豆能“和中,下气”。
白扁豆微温,温能化湿。大家都知道薏米排湿,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和月经女性食用。白扁豆则能做到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白扁豆除了健脾化湿外,还具有消暑的功效,《千金方》中就有单用白扁豆煎水喝治疗暑湿吐泻的记载。
白扁豆花也能入药。白扁豆花又名南豆花,味甘、淡,性平,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清暑除湿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妇人赤白带下。取5~10克白扁豆花,研末、煎汤,或者粥食都可以。
白扁豆的食疗方
早在元代·孟诜《食疗本草》中即有白扁豆的食疗价值的记载,认为其“久食头不白”。鲜嫩的白扁豆做为时蔬炒着吃、蒸着吃都可以。陶弘景称“其荚蒸食甚美”。在《陕西食谱》中还有道菜叫“炸扁豆鱼”,就是把嫩扁豆荚腌制后裹上鸡蛋面糊过油炸,类似炸鱼。也可以把白扁豆直接炒熟当零食吃,或者打成粉调糊糊喝等。总之白扁豆的食用方式很多,以下推荐几款最常见的煮粥、煲汤或煮水的食疗方。
白扁豆粥
白扁豆30克,粳米60克。做法:洗净后一同下锅熬煮,煮至豆烂粥熟即可,每日可食用两次。功效:具有补益脾胃、和中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初夏胃口不开人群食用。
白扁豆栗子粥
白扁豆12克,栗子10克,粳米24克。做法:三者一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适量红糖。功效:具有健脾止泻、化湿止带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形瘦乏力人群。
白扁豆瘦肉汤
白扁豆50克,瘦肉100克,盐适量。做法:瘦肉洗净,焯水后切细末,与白扁豆一同放入锅内炖1小时,出锅时加盐即可。功效: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虚或暑湿泄泻。
白扁豆水
选择带壳的白扁豆30克,炒焦。或者直接用在药店买炒过的白扁豆30克。做法:敲碎以后再加上水,煎煮30分钟左右,最后再加上红糖来调味。功效:消化不良,腹泻、大便溏薄、不成型。
白扁豆冬瓜饮
白扁豆12克,冬瓜仁10克。做法:以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功效:具有润肺止咳功效,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值得注意的是白扁豆也有忌食人群。《食疗本草》中称“患冷气人勿食”。“冷气”是指由于体内气虚生寒,脏腑被寒气所困,表现为腹胀、腹痛,面色发青,手脚冰凉,或是怕冷身体打颤,关节酸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患疟疾的人忌食。
食用白扁豆也一定要煮熟。白扁豆个大肉厚,煮粥前最好先浸泡,至少要煮20分钟才可食用,如果煮得不够彻底,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白扁豆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会导致气滞,腹部胀痛等症状。购买白扁豆时,最好买炒白扁豆,健脾祛湿效果更佳。好的食材也需要合理食用才能有益健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