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祛湿止泻——白扁豆
白扁豆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在很多医书中都有记载。李时珍称其“嫩时可充蔬食茶料,老则收子煮食”。因为白扁豆性味平和,一般人群都适合食用。今天就聊一聊食用白扁豆的好处。
白扁豆的功效
《中华本草》认为: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小儿疳积等。《名医别录》也记载白扁豆能“和中,下气”。
白扁豆微温,温能化湿。大家都知道薏米排湿,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和月经女性食用。白扁豆则能做到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白扁豆除了健脾化湿外,还具有消暑的功效,《千金方》中就有单用白扁豆煎水喝治疗暑湿吐泻的记载。
白扁豆花也能入药。白扁豆花又名南豆花,味甘、淡,性平,归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清暑除湿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妇人赤白带下。取5~10克白扁豆花,研末、煎汤,或者粥食都可以。
白扁豆的食疗方
早在元代·孟诜《食疗本草》中即有白扁豆的食疗价值的记载,认为其“久食头不白”。鲜嫩的白扁豆做为时蔬炒着吃、蒸着吃都可以。陶弘景称“其荚蒸食甚美”。在《陕西食谱》中还有道菜叫“炸扁豆鱼”,就是把嫩扁豆荚腌制后裹上鸡蛋面糊过油炸,类似炸鱼。也可以把白扁豆直接炒熟当零食吃,或者打成粉调糊糊喝等。总之白扁豆的食用方式很多,以下推荐几款最常见的煮粥、煲汤或煮水的食疗方。
白扁豆粥
白扁豆30克,粳米60克。做法:洗净后一同下锅熬煮,煮至豆烂粥熟即可,每日可食用两次。功效:具有补益脾胃、和中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初夏胃口不开人群食用。
白扁豆栗子粥
白扁豆12克,栗子10克,粳米24克。做法:三者一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适量红糖。功效:具有健脾止泻、化湿止带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形瘦乏力人群。
白扁豆瘦肉汤
白扁豆50克,瘦肉100克,盐适量。做法:瘦肉洗净,焯水后切细末,与白扁豆一同放入锅内炖1小时,出锅时加盐即可。功效: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虚或暑湿泄泻。
白扁豆水
选择带壳的白扁豆30克,炒焦。或者直接用在药店买炒过的白扁豆30克。做法:敲碎以后再加上水,煎煮30分钟左右,最后再加上红糖来调味。功效:消化不良,腹泻、大便溏薄、不成型。
白扁豆冬瓜饮
白扁豆12克,冬瓜仁10克。做法:以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天。功效:具有润肺止咳功效,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值得注意的是白扁豆也有忌食人群。《食疗本草》中称“患冷气人勿食”。“冷气”是指由于体内气虚生寒,脏腑被寒气所困,表现为腹胀、腹痛,面色发青,手脚冰凉,或是怕冷身体打颤,关节酸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患疟疾的人忌食。
食用白扁豆也一定要煮熟。白扁豆个大肉厚,煮粥前最好先浸泡,至少要煮20分钟才可食用,如果煮得不够彻底,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白扁豆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会导致气滞,腹部胀痛等症状。购买白扁豆时,最好买炒白扁豆,健脾祛湿效果更佳。好的食材也需要合理食用才能有益健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舌头放得好,妙处可不少(下篇)
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一、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怎么吃能长寿?——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
怎么吃能长寿?——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吃了没”打招呼。“吃”与每个人的性命息
-
首席补气要药——黄芪
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这黄芪不是补药么?黄芪确是补药,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
-
“二阳”来袭,孩子应该注意什么?
“五一”假期过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5月8日-14日)的数据,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钟南山院士分析说,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
-
道医带你识本草: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
有一天,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童子空手而归,仙人问其原因,童子答曰:“满山皆药,无从采起。”在高明的医者眼中,宇宙万物皆可为药,也皆可不为药,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如对症下药,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如用药不当,人参灵
-
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
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时令已经到了深秋,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别有一番美景。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