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饮食推荐
秋分节气后,天气干燥,身体容易缺水开始"秋燥"。此外,秋分天气转凉,脾胃易受凉。患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一、秋分推荐食材1、多食水果防干燥秋分时节天气干燥,要多吃水果。水果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梨对热燥所引起的各种秋燥症状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又可滋五脏之阴。李时珍说,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由于梨性寒凉,秋分之后用梨不宜过多,否则伤阳太过冬易生病,每天不要超过两个。2、白色蔬菜养阴生津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较浓。有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中医认为,白萝卜温性,微辣,多汁,可行气润燥。所以,秋分后白萝卜是克制深秋“凉燥”的有效蔬果之一。3、多喝汤滋润肺腑秋季干燥气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使人有不同程度“干燥感”。中医认为燥易伤肺,津亏液少。因此,秋天适当喝些保健汤水,既滋阴润肺,又可及时补充水分。藕、土豆、山药都是煲汤佳品。4、养肺防燥小心吃蟹秋分时节正是蟹肥膏黄的时候。但蟹类富含蛋白质,还有很高的胆固醇,一旦进食过量便容易引发疾病。建议节制食用,浅尝即可。注意,隔夜的剩蟹容易引发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5、吃鸭肉去秋燥鸭肉可以滋阴养血,有利消肿,益胃生津的效果,也有益于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干燥,食欲不佳的人。因此,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 6、去火去燥多喝茶秋季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二、秋分推荐食谱1、海米炝竹笋配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适量。做法: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 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托毒。2、甘蔗粥配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清水,煮成薄粥即可。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3、山药玉米汤配料:山药、玉米、胡萝卜各1根,西兰花4朵,枸杞20颗,小葱3根,生姜、盐适量。做法:山药、玉米、西兰花洗净切小块,胡萝卜、生姜洗净切片。先将山药、玉米、胡萝卜、生姜一起放锅中,加入适量水和盐,大火煮开,改小火慢炖30分钟,加入西兰花、枸杞煮3到5分钟即可。功效:健脾护胃、补益气血。养生最重食补,在这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里去菜市场转转,为迎接秋分准备起来吧。文字整理/华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