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健康养生:年轻人养生,从睡好“子午觉”开始
如今,随着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关养生的话题也又掀起了热潮,不仅老年人讲究养生,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健康,进入到养生的行列。
那么,怎样才算养生呢?是保温杯里泡枸杞?还是吃各类名贵药材?其实都不是,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顺应天时,以天时之利对人体的内在进行调节,且很多养生是不用花钱的,如所有人晚上都会做的一件事,那就是“睡觉“。医家李渔在《笠翁文集》中记载:“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但这里要介绍的睡觉,可不是一般的睡觉,是很有讲究的,而且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做“子午觉”。
一、什么是子午觉?
“子、午”是我国传统十二地支中的一部分,在古代用于纪时,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如子时,对应于现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时,对应于现在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顾名思义,子午觉,就专指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的睡觉。
二、为什么要睡子午觉?
1、子时入睡
子时(晚11点至凌晨1点)为十二时辰的的首个时辰,此时值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子时也对应人体的胆经,道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若子时不能及时睡觉,第二天少阳之气未升起,就会导致肝胆功能的失调,肝胆互为表里,胆的问题又会对肝脏造成不利的影响,人就容易困乏,没有精神,长此以往,肝脏和胆囊的疾病就会找上门了。
2、午时入睡
有人说,子时睡觉能理解,但为什么午时睡觉,对养生也是那么重要呢?
《内经》有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也正是阴气初生,人在天地阴阳转换时休息一下,能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午时对应心经,午时睡觉除了有利于“补阳”之外,还有助于“补心”,特别是对于学生和上班族,中午休息下,下午的精力就会好很多,否则,容易一下午都昏昏沉沉,效率低下。
三、如何睡子午觉
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1、子时大睡
最好在晚上10点做睡前准备,子时入睡,对于那些不得不从事熬夜工作的人,与其一直熬到三四点钟,不如在子时这段时间眯上一会儿,因为这段时间的睡眠重要性远超过其他时间段,若平时工作却无法做到按时入睡,每周也至少有一天能子时入睡,来弥补一周的精力损耗。
“胃不和,卧不安”,饿着肚子或吃得太饱,都会导致难以入睡,睡前半小时应避免吃夜宵或零食。“百病从寒起”,子时处于阴阳交汇时辰,睡觉当防止身体受寒,特别是夏天,避免空调冷气直吹。
对于已学过天师府丹道的师兄们,可十点开始修静功,之后入睡也可配合睡功,第二天起来会感觉精神满满。
2、午时小憩
午觉小憩,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建议控制在30分钟左右,短则用十几分钟打个盹,也有助于调摄心神。若睡得太久,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当身体从这种状态中被唤醒,再进入到学习、工作状态反而会比较困难,会使人下午感觉疲乏、精神不济。
午时小憩,有条件可平躺,此时就可配合睡功,若无条件,可买个专门的睡枕,以免趴着手麻,这里同样需特别注意勿着凉,尤其在夏天,切莫在有穿堂风或正对着风扇、空调处午睡,以免寒气侵袭。
大道至简,很多看似简单的事,实则蕴含着高深的智慧,就如子午觉,古代医家称之为“盗天地之生机”,虽然看着简单,但确是属于很高明的养生智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