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健康学堂: “上火”有虚实,不可随意泻火
“上火”是中国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人都上过火,有的甚至经常上火,比如,嘴角起泡、口干口苦、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眼睛发红、便秘等情况,都与“上火”有关。
上火的症状虽不算严重,也还是影响日常生活,上火怎么办?“怕上火、喝王老吉”,于是很大一部分人喝凉茶,还有一部分接受中药的,会吃清热类药物,如牛黄解毒丸,但却总是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甚至更加严重了。是凉茶或清热药物没用吗?并不是,而是你没有正确认识“上火”。
一、中医眼中的上火
中医认为“上火”属于“热证”范畴,五脏六腑都有阴阳之气,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阴阳二气相互制约,体内的阴液制约阳气而达到平衡,而当阴阳平衡被打破,“阳”多于“阴”,“火”多于“水”,内火旺盛,人就会上火,即“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所导致的结果。体内有火,凉茶或清热药物都有泻火作用,为什么会出现无效的结果呢?因为在中医看来,上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治宜泻火通便,虚火则不能泻,反而要补。
二、如何区分“实”和“虚”
实火,又称阳亢,指阳热亢盛实热证,多受外邪内感所致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邪毒犯体,继而表现为面红目赤、咽喉肿痛、鼻腔热烘、口舌生疮、鼻衄出血、耳鸣耳聋、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等“实火”症状。实火的症状多具有起病急、内热大,病程短的特点。
虚火,又称阴虚火旺,指体内的阳正常,但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阳,导致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的热象。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继而表现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反复性口腔溃疡、舌淡苔白等“虚火”症状。虚火的症状多具有症较轻,病程比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除了以上症状外,还可通过大小便来进行辨别。
①大便: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②小便: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三、引起上火的原因
引起上火的因素很多,但也不外乎内伤与外感。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直接损伤脾胃,灼津耗血,多为阳热亢盛实热证;熬夜劳伤过度,情志抑郁,淫欲忘动,气血失调,精气亏虚,可导致虚热内生,内热进而化虚火。
四、上火了怎么办
上火有实虚,或都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或都用滋阴类药物,一概而论,则往往收不到好的疗效,有时甚至还会加重病情,“火上烧油”。这就是一些不注意辨证施药,盲目自诊自疗而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
《黄帝内经》有言:“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在祛火时,应“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实火多以泻火为主,虚火则采用滋阴为主。除了虚实,“火”也分脏腑。比如心实火、心虚火;比如肝实火、肝虚火,每个脏腑都可能出现虚火和实火,所表现的症状不同,治疗的药物也不同。
如果常被“上火”困扰,通过文章上辨别方法仍无法分辨虚实,且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办的朋友,可以到天师府道医研究院来学习养生,根据四象脉诊,先辨脏腑,再识虚实,并采用多种道医技法进行对症调理。
相比其他疾病来说,上火是小事,很多人也觉得无关紧要,吃个头孢应付下。但身体的上火正是身体健康发出的警报,对于报警信号,如今不少人是选择将报警信号屏蔽,这就是典型的“掩耳盗铃”,最终小病拖成大病,受罪的还是自己。所以,还是要对个人身体负责,有病早求医,防止小病成大病。
对于学习了道医的同修,我们要践行“大医精诚”之精神,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调理好身体,用实际行动以医入道,不负先贤和祖师的教诲!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舌头放得好,妙处可不少(下篇)
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一、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怎么吃能长寿?——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
怎么吃能长寿?——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吃了没”打招呼。“吃”与每个人的性命息
-
首席补气要药——黄芪
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这黄芪不是补药么?黄芪确是补药,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
-
“二阳”来袭,孩子应该注意什么?
“五一”假期过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5月8日-14日)的数据,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钟南山院士分析说,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
-
道医带你识本草: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
有一天,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童子空手而归,仙人问其原因,童子答曰:“满山皆药,无从采起。”在高明的医者眼中,宇宙万物皆可为药,也皆可不为药,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如对症下药,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如用药不当,人参灵
-
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
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时令已经到了深秋,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别有一番美景。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