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带你识本草:草根树皮,花叶果实,为啥能治病?
对中药稍有留心之人都知道,中药组成种类颇多,有草木、矿物、昆虫、禽兽等,其中以草木最多,故“诸药以草为本”,统称之为本草,历代药书也往往以“本草”命名。那么,草根树皮,花叶果实,乃至矿物、动物,本是自然界常见之物,为啥能治病?
一.本草起源于上古
祖国医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上古神农时代。《史记》记载:“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载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搜神记》也写道:“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
炎农是三皇之一,相传他通过鞭草木、尝百草的方式而感知到本草药性,是医药之祖。上古圣人相对后世之人更接近自然,其感知药性的方式,或是灵性内观,或是直觉体悟,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神农时代尚无文字,医药之理只能代代口耳相传。
《神农本草经》成书不晚于东汉时期,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其文浑朴,其义古远,古人追溯所自,署归神农。古人云:“医之有《本经》,尤学者之有《说文》也”,历代名医无不将《神农本草经》奉为圭臬。
二.本草治病因其性本来只是一棵草,神农尝过成了宝。神农尝百草,尝的就是其“性”,自然治病也是用其“性”。人为万物之灵,《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间无非阴阳,五运六气循环往复,人禀赋天地之气最全,而草木、矿物、昆虫、禽兽等,与人异类,皆秉天地之气偏。人体阴阳失衡则生病,凡物所以能入药治病,皆是取其偏性以补偏救弊,调和人体阴阳使之归于平和,这是本草能治病的根本原因。万物各有其偏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医家用药绝不会拘泥于固定药物,甚至说“万物皆可为药”,所以本草书籍中收录了很多看似奇怪的药物也并非没有道理。《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共计365种,《金匮要略》中应用药物155种,《伤寒论》中应用药物只有82种,虽然后世本草愈修愈繁,历代医家常用药也不过二三百种,药物精简而效专力宏,乃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精选。三.见药知性有法则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推知本草药性,须溯本求源,拨云见月,如此可以见一味药便大概了解其药性。溯本求源,便是从一味药生长的环境、气候、地理位置以及形色气味、入药部位、有毒无毒等因素综合审查,进而推知其可用之偏性。古人崇尚“道法自然”,本草药是自然界的产物,用东方独有的思维方法归纳总结,可以推知其偏性,而取其偏性治病并非现代医学所谓的提取其有效成分。认识与应用中药,与辨证论治一样,要从自然角度、整体角度出发。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神农本草经》将中药也分“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中药的种类如此之多,配伍的排列组合有无限可能,通过“七情”合理配伍应用,对症下药,才可以使方剂发挥出最佳疗效。本文为“道医带你识本草”专题开篇,后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见药知性”以及部分常见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组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