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夜饭饱,损一日之寿,晚饭吃饱会折寿吗?
孙思邈精于医道与养生之道,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代表作为《千金方》《千金翼方》。据史料记载,他寿数百余岁,这那个人均寿命普遍偏低的古代,绝对算是寿星。他的一些观点,即便是对于现代养生学,也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晚饭吃太饱的危害
古人历来讲究晚上不要吃太饱。在历朝历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是一日两餐,除了节约粮食,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样更养生。
消化饮食,是需要调动气血的。从阴阳角度来讲,晚上阳气逐渐收敛潜藏起来,此时人体消化机能减弱,吃得越多,越难以完全转化吸收,反而给肠胃带来负担。
为什么很多现代人身体消化功能不行了?一是吃的太多太好,二是脾胃功能变弱了。脾胃功能的下降,往往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说,大饱伤脾,就是这个道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晚饭吃太饱不仅伤了脾胃,更是伤了气血,自然会“折寿”——折损本应享有的寿命。也许吃饱一顿晚饭少活一天略有夸张,但其中蕴含着药王对世人的深刻警示意义。
晚饭吃太饱危害多多,其中肉眼可见的就是体重增加。由于晚上摄入的饮食难以被充分消化吸收,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脂肪容易堆积在体内,日积月累身材难免变得臃肿起来。
俗话说“少吃一口,舒服一宿”,晚上吃太饱会影响睡眠。《内经》曰:“胃不和则夜不安”。睡前胃里食物较多,会令人感觉“撑得慌”,难以入睡,即便睡着了,由于消化食物需要胃肠蠕动,也睡不安稳。
如今生产力发达,营养物质丰富,很少有人生病是因为饿出来的,反而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长期晚餐过饱,也是“三高”、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根源之一。
晚饭怎样吃更养生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烹饪技艺,更有“食饮有节”的饮食养生之道,关于吃什么、怎么吃,古人早就做出了深入研究。
晚饭还是要吃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每天学习、工作时间较长,而入睡较晚,需要晚饭补充能量,一日三餐符合自然规律。很多人通过不吃晚饭减肥,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会损伤脾胃。所谓“过午不食”的养生理念,并不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即便是一日两餐的古人也并非不吃晚饭,“朝曰饔,夕曰飧”,第二顿饭就是傍晚吃的,只是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饭吃得早一点。
晚饭不宜太晚吃。古人有“少吃申后饭”的说法,意思是在下午五点之后,最好不要进食。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晚上七八点才能吃到晚饭,吃夜宵更是常见。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尽量早点吃晚饭,准时吃晚饭。
晚饭宜清淡,七分饱就够。晚上人体消化机能较弱,应尽量少吃大鱼大肉等难以消化的食物。“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七分饱的晚饭既令人感觉不饿,又不会给肠胃带来更多负担,是最适宜的。
总之,晚饭关乎寿命,不良的晚饭习惯会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甚至导致非常多的疾病。食物不是越多越好,恰到好处最妙。动动脑,管住嘴,吃得对才能吃到最后。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