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吗?
说起养生,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老年人该关心的事,尤其是年轻人,时常因为年轻,总觉着身体就是资本,漠视养生之道,也不懂得爱惜健康,生活无规律,饮食无节制,胡吃海喝、通宵熬夜,等稍微上了年纪就发现各种毛病都出来了,让自己过早的加入病人的行列,二三十岁的青春面貌,带着四五十岁岁月的痕迹。
如今,老年人才要注重养生的观念已不再适合这个时代,慢性疾病的发作率也越来越高,老年时出现的各种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往往是因年轻时对身体出现的某些状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致,慢性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民间有句顺口溜,“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因此,养生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让正确的养生观伴随一生。
年轻人为何需要养生?这跟现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1.工作压力大
当代年轻人普遍有车贷、房贷,因承受着还贷压力大而需要加倍努力工作,如果长期处于较大的工作压力中,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等,就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2. 睡眠不足
“只要我不睡,工作就没有deadline(最终期限)”,白天被工作、社交所捆绑,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用熬夜“抢”回自己的时间。有社会调查显示,凌晨进入梦乡和长期作息不规律的人群占比达到了二成。睡眠不足会带来许多身心的伤害,如可能会使颈动脉血管壁增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血糖稳定,增加糖尿病风险。
3. 不良的饮食习惯
当代年轻人饮食经常以外卖为主:汉堡、麻辣烫、奶茶、披萨、麻辣香锅……吃完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后不运动,窝在床上看手机、玩游戏,长期以往必然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脂肪堆积,引发肥胖,进而引发各类心血管疾病。
年轻人不重视养生,还跟错误的健康观念有关,什么是健康?看似简单的问题,相信很多年轻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多数人认为健康就是无病状态,就是没有得现代医学命名的疾病。但在中医看来,当身体已出现问题,但未出现疾病状态时,也属于非健康状态,也就是现代称之为亚健康的状态。
健康应该是身体、精神上的完好状态,不只是身体没有疾病。如果你时常感觉精神抑郁、记忆力下降、工作没效率、胃口不佳、睡眠质量不好、经常容易疲倦、容易感冒、性能力下降,那你就已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了。要想生活开心,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想健康就需要从现在做起,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让未老先衰的事情远离你,要记住,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食补、使用保健品、中药调理、健身运动、按摩针灸……养生方式五花八门、花样繁多,不同关注点导向不同的养生方式。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工作,不让身心拖后腿,是所有人养生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有人认真养生,也有人搞“形式主义”:怕上火,吃火锅时配凉茶;睡不着,大量服用褪黑素;上酒局,酒水里面泡枸杞。这种一边损害健康,一边维护健康的养生方法,被称为“朋克养生”。朋克养生的青年自以为借助外力,就能弥补肆意放纵带来的损失,然而,这种模式的效果微乎其微,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养生方法很多,有适合老年人的,也有适合年轻人的,不同的养生方式也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你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道医养生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道医研究院,以弘扬道医文化和道医非遗技术为己任,坚持“以医济世”,将陆续推出大量公益课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更多道医养生技法带给需要的人,让更多人在感受道医文化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命生活质量。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线上线下详细了解,必定会让您大有收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