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是修道之路的基石
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很多人都有修道之心,但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山中修炼,而觉得修道之路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修道先修心,积德行善、利物济人才是修真之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正如萨天师当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才感化王灵官拜其为师,最终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很多人又会说,我不会治病救人,也没钱四处捐款那怎样才能行善呢?其实行善的定义并没有那么狭隘,道家典籍中有许多介绍如何行善的典籍。例如道教圣典《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有“善书三圣经”之美誉。其中《太上感应篇》更被誉为“善书之祖”。
在《太上感应篇》中对如何行善做了详细的描述与总结。“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语善、视善、行善最终的目标是积德累功,去阴补阳,修道有成。
语善就是要求修道者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相对柔和的话,在这种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良言一句暖三冬”,说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千年古观等,是天地间的大美,修道的人要经常游览名山大川、千年古观,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神交换能量,生发阳气的过程。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修道中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地、正面的、向上的一面。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行善就是《邱祖垂训文》中所说:“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铺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推慈悲之心,绝坚贪之意,或周济贫苦,低下为心,尊师敬友,接待往来,爱老惜贫,以待功行圆满”诸如此类的行为举动,日常行为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雷说》中记载,“守坚庸琐下士,遭遇明师,得其设施以正,故驱雷役电,梼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疠,炼度幽魂,普施符水”。萨真人当年四处降妖除魔,治病救人。如今我们学习四象脉珍、祝由医学、疼痛专科等技术就可以让自己更好效仿萨天师济世救人、修心正德,走在正确的修道之路上。
如果你还没有学习这些也没关系。葛洪《抱朴子内篇》中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赈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看见别人有所得如同自己得到一样高兴;看见别人有所失如果自己有所失一样难过。能够感同身受,有同理心,有一颗善心也是行善的开始。
行善不仅可以利人,也是在利己。《礼记·礼运篇》中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去除私欲的行善之心可以让人自身阳气生发,不受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从而改变自身命运。
广行善举、积德累功、度人度己这正是道教乐生贵生和救治群生的人生态度。修行之路并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把行善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便是修真之路的开始。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