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天师的三首诗,讲透了修行的三个方面
现在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惑,甚至迷失方向。比如说面对名利、富贵时难免会动心;比如说喜欢追求各种神通、炫酷的法术;比如好为人师,夸夸其谈,喜欢在人前说起修行的种种,简直天花乱坠、滔滔不绝……
其实,修行过程中有迷茫,有怀疑,有彷徨,有无助,这都是正常现象,遇到这些困惑时,不妨看看萨天师留下的文章,很多时候会豁然开朗。
萨天师,何许人也?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在道教中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并称四大天师。萨天师为了鼓励和提携后世弟子,专门做诗三首,正好回答了我们在修行中会遇到的三方面困惑。
一、修行很重要,不要买椟还珠
道法于身不等闲,
思量戒行彻心寒。
千年铁树开花易,
一入酆都出世难。
生而为人又有机缘拜师修行,这是非常幸运的。对于修道之人来说,切不可视修行为小事,因为修行在很多时候都是枯燥乏味的,面对着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是专心修行还是沉迷于世俗的种种,是修道之人始终面对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说会“彻心寒”。那么破除迷障的法门是什么呢,萨天师已经告诉了我们,那就是“戒行”,也就是要注重持戒,谨守本分。从心到行,都需要持守规矩。正所谓修之以道法、持之以戒律即是如此。如果不珍惜修行的机会,一旦等到阳寿耗尽前往酆都之后,想再重获人身,那就千难万难了。正所谓: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
二、要抓住核心,别被形式迷了眼
一点灵光便是符,
时人枉费墨和硃,
上士得之勤秘守,
飞仙也只在工夫。
——节选《内天罡诀法》
道法的核心是什么?有很多人只是在追求那个形式。在网上查各种各样符的画法。把符法当成书法,当成艺术品,追求画的好看。但是没有抓住道法的核心。
有句俗语叫做:包子有馅儿不在褶上。意思是说决定包子好吃还是不好吃,最关键的是包子馅儿,而不在于包子的褶捏得多漂亮。不管是十八个褶,还是二十八个褶都是形式。要关心它的内核,也就是包子馅儿。
道法也是这样,最注重的就是:灵光一点,这个灵光就是“内炼”之法,是道家代代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核心奥秘。只有牢牢的抓住了这个核心点,才不会被千变万化的形式迷了眼,更不会被花里胡哨的伪法所欺骗。
三、嘴上说的不算数,修行靠的是身体力行
言清行浊休谈道,
不顾天条法谩行。
但依本分安神气,
何虑仙都不挂名。
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修道的人,讲起理论来滔滔不绝,落实到行动上却比较敷衍潦草。这就是萨祖师讲的:言清行浊。
一个修行的人,就要把修行和落到处上。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当年王灵官暗中跟随萨祖十二年察过,却发现萨祖道行完满、从无过错,由此被深深折服,现身拜萨祖为师,成就一段佳话。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修行,纠正自身言行,一天、两天、三天可能没感觉,但是慢慢的就能聚沙成塔,最后会实现“仙都挂名”。
萨天师的这三首修道诗,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字,可是给我们的指引却是非常重大的。第一首教育我们,珍惜时光,好好修行,不要被世俗的富贵名利,迷了眼睛。不要等到人生的最后阶段才后悔莫及。第二首说,修道切莫被外在给迷惑了,要抓住其核心本质,正法传承才是道家修行之本。第三首则是让我们踏踏实实的守戒律,安本分,最后成就道果就是水到渠成。以上三首诗正好从三个方面为我们的修行指明了方向,愿与各位同修共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