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医院眼科主任——归正派法王真人王焘和《外台秘要》
其实天庭也有个医院,称为天医院。根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说:“上清天医院”内共下辖有天医十三科。其中的眼科主任就是归正派法王真人——王焘。
一、出身很显赫
王焘,唐代大医家,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出身官宦世家,家族在唐初显赫一时,他的祖父王珪与房玄龄、杜如诲、魏征齐名,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他的母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南平公主。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做了官,大儿子是大理寺少卿,次子担任了苏州刺使。王焘自己也担任过地方要员,曾任徐州司马和邺郡太守。
因为自幼体弱多病,王焘便常与中医中药打交道,后来他的母亲身患疾病,于是便钻研医学,以医治其母亲的疾患,后来他到当时的唐朝皇家图书馆——弘文馆任职。并在此度过了20年的时光,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系统阅读了大量的医书,其中仅古方就有五、六十家之多。这为他写作、编撰、整理《外台秘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典《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全书共四十卷。涵盖内科病、五官病、瘿瘤、瘰疬、痈疽、二阴病、金疮、恶疾、妇人病、小儿病、乳石、明堂灸法、虫兽伤及畜疾等,秩序井然。
本书成书于公元752年,书中收载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学著作,其医论部分基本上是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阐述发展起来的。医方部分选《千金要方》最多,其余所选各书,均注明书名卷第。全书载方6000有余,是我国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书中博采名家方论甚多,不少早已散佚的医药著作及名家医方,均赖此书当初的选录而被保存了下来,不少医家将此书与《千金要方》相提并论。
《新唐书》,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历代不少医家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足见该书在医学界地位之高。
三、对中医眼科的贡献
一是首次将“地水火风”理论引入眼科
该理论认为“大眼者,六神之定也,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阴阳气候,以成人身八尺之体,骨肉肌肤、块然而处,是地大也;血泪膏涕津润之处是水火也;生气温暖,是火大也;举动往来,屈伸俛仰,喘息视瞑,是风大也。四种假合以成人身。”这一理论的引人,对日后八廓学说的产生不无一定影响,后世医家在“地水火风”基础上,加“天雷山泽”,合成八象配八廓,内应相应的脏腑,从而产生了眼科独特的八廊学说。
二是有独特的解剖学见解
其收载的《天竺经·论眼》中认为“眼根无他,直是水耳”,即眼由水组成。正常情况下“轻膜襄水,圆满精微,皎洁明净,状如宝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故有所见。”阐明了眼的视觉生理,此外还认识到“白睛数有三,设小小犯触无过伤损,但黑睛水膜止有一重,不可轻触。”在解剖学不太发达的古代,对眼的解剖能有如此精确的认识,的确难能可贵。
三是最早提出手术治疗白内障
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用针拔术治疗白内障手术的是《外台秘要》:“眼无所因起,忽然膜膜,不痛不痒、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遂致失明……此宜用金篦诀,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可惜该书未见此手术方法的详细记载。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治疗倒睫的方法“眼中忽有倒眯毛刺眼者,速令一人以镊子摘去之,否则令眼泪多碜痛,若不除之,涂药终无益也。”实践证明这些手术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