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秋冬养阴”,岂不是雪上加霜?
秋风萧瑟,数九寒冬,从秋到冬气温逐渐降低,此时应该进补几乎成为了共识。而依据《黄帝内经》之意,秋冬养生之根本不在于补阳,而在于“养阴”。或许有人认为,秋冬阳气收藏,此时养阴岂不是雪上加霜?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文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沉浮,是指宇宙万物之气的升降循环。生长之门,实则为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春气生、夏气长、秋气收、冬气藏,其中生长为阳,收藏为阴,圣人养生能够从根本上顺应天时,“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因此可知,春夏养阳乃是养生以应春气、养长以应夏气,并非补阳,不会火上浇油;秋冬养阴乃是养收以应秋气、养藏以应冬气,并非滋阴,不会雪上加霜。时值寒冬,下文就冬季如何养阴略作简述。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此为《黄帝内经》中冬季养阴之提纲,关键在于不要扰动已经闭藏之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即释放,休息即收藏,是顺应天时的体现。冬季天地之气藏,昼短夜长,人的作息时间也要与之相应。所以冬季适合睡懒觉还真不是借口,冬三月不仅要早睡,还要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志,为情志。伏、匿,即隐伏、藏匿,若伏若匿即情志收藏之意。若有私意,有什么心事、有什么想法,可以藏在心里不告诉别人。若已有得,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不需要再去向外寻求。总而言之,冬季的情志、心事、行为都应该以“藏”为主,不宜过于向外张扬。
去寒就温。去寒就温的首要就是防寒保暖,室内可以采用空调、暖气等方式来取暖。外出时,衣着要将身体裹藏起来,不要穿着暴露。在饮食上可以适当温补以抵御寒冷,不宜吃生冷寒凉之物。此外,冬季阳藏于内而虚于外,可以艾灸扶阳,“三九天”便是艾灸特定穴位固护阳气的好时节。由此可见,冬季养阴与适当补阳并不矛盾。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无泄皮肤,就是不要使皮肤毛孔腠理开泄。使气亟夺,使本应闭藏的阳气被消耗。冬季皮肤也应闭藏,所以饮食可温补,而不可过食辛辣发汗之物;可运动,而不可剧烈运动;可取暖,而不可房间温度过高导致人体经常出汗。
总之,冬季养生之根本在于“养阴”,在于“藏”,在于“无扰乎阳”。
因天之序,合道而行。阴阳为天地之道,为万物之纲纪,更是养生与治病的根本。《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的精彩论述非常多,其中蕴含的气魄与智慧令人折服,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
文字整理/华蕾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