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传统美食——青精饭
皮日休诗云:“青精饭熟云侵灶。”
谢无量诗云:“野寺青精饭,江湖白打钱。”
“青精饭”一词在古诗及其他文献中屡见提及。青精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是当时道家服食的养生方剂,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里提到:“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后来青精饭走向民间,成为很多人喜爱的一种食品。那传说中的青精饭到底为何物呢?它真的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吗?
一、青精饭的制法
制作青精饭较常见的方法是煮南烛枝叶取汁,浸米蒸制,使饭作青色。不过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发展,青精饭的制作方法虽然代代相传,但是历代的制法还是略有不同。
南朝陶弘景的《登真隐诀》最早介绍了青精饭的制作方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就是说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后,取其汁浸米并上锅蒸制,蒸好了再晒干,这样重复3遍。
后来经过五代到宋代,青精饭的制作越发精致讲究,并发展出丰富的制作方法。《图经本草·木部下品·南烛》记载,宋代制作青精饭的米,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浸泡方法,四五月时,“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九月至三月“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饮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
二、青精饭的保健作用
青精饭轻身延年的功用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晋代道医葛洪《神仙·王褒传》中说:“太极真人以太极青精饭上仙灵文授之,可按而合服,褒按方合炼,服之五年,色如少女。”
青精饭为何有如此强身健体之功效?这主要是由于用来浸制青精饭的植物均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如南天竹的果实为镇咳药,根叶强筋活络,消炎解毒。南烛可以止泻,除风,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延年,令人不饥,变白,祛老。孙思邈方书曰:“南烛煎,益髭、发即容颜,兼补暖,又治一切风疾,久服轻身明目,黑发驻颜。”
三、现代民间食用青精饭的遗风
宋代林洪所撰写的《山家清供》对一百多种食物,从原材选取、加工到烹饪,以及风味特点均作出了细致描写。这里面就记载了,当时民间已经食用青精饭。也是约从宋代开始,上巳节(三月三)也要吃青精饭。
元朝以后,寒食节也食青精饭,如吕诚《寒食漫兴书所见三首》诗云:“加餐未厌青精饭,烂煮那无白石羊。”戴表元《寒食》诗云:“寒食清明却过了,故乡风物只依然。穷中有客分青饭,乱后谁坟挂白钱。”
明清以后,青精饭还成为南方许多地区社日的节令食品,如明代广东一带社日食用的五色饭也是从青精饭派生而来的。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记载:“今苏罗谣人每以社日为青精饭相饷。”说明汉族的风俗也影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
现在江南一带清明节时常食用清明团子,也是从青精饭演化而来。明代郎瑛说:“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今变而为青白团子。”
总之,作为一种源自道教的米类加工食物,青精饭曾深入到古代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并且至今遗风未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