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被很多人误用的解暑“神药”
夏季暑热炎炎,其中以“三伏天”最为难熬,此时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百姓形容为“苦夏”,白居易诗云:“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骄阳似火,上蒸下煮,自古以来防中暑就是三伏天的重点。但不知从何时起,藿香正气水被很多人误以为是解暑“神药”,更有户外工作者,每天喝它来预防中暑。殊不知,中暑须分阴阳,服用藿香正气水应先辨证。
中暑分阴阳
阴暑阳暑,同名为暑,病因有别。张介宾曰:“阴暑证,或在于表,或在于里,惟富贵安逸之人多有之,总由恣情任性,不慎风寒所致也。阳暑证,惟辛苦劳役之人多有之,由乎触冒暑热,有势所不容已也。”
“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通常人们所说的中暑即是阳暑,阳暑患者多因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长时间处于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出现乏力、头晕、痉挛、发热等症状,甚至发展为更严重的热射病。预防阳暑,可以适当食用绿豆汤、西瓜、绿茶等。对于阳暑患者,应立即降温解暑,辨证之后可用相应之方剂清热解暑,如清暑益气汤、六一散等。
“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阴暑多因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如长期在空调、风扇之下;快速饮进大量冷水或冰镇饮料;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等。夏日基本配置是“空调、WiFi、西瓜”的人最容易得阴暑,症状是:头痛、怕冷、肢节疼痛、心烦,肌肤发热、恶寒、食欲不振等。由此可见,夏季不仅要防热,更要防寒。对于阴暑患者,辨证之后可用相应的方剂解表祛湿,如藿香正气水、香薷饮等。藿香正气水的功效
为什么说藿香正气水被很多人误用了?首先看藿香正气水的底方,是藿香正气散,该方首载于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宋代将其收入“国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后一直沿用于民间。
藿香正气散主药为藿香,故而冠之以名,又名正气,取其扶助正气之义。汪昂在《医方集解·和解之剂》中注解藿香正气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以藿香正气散为底方的藿香正气水,主要成分为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共计十味中药,整体药性也以辛温苦燥为主,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所以从藿香正气水的功效来看,更适用于阴暑。若因高温高热、汗出过多导致的中暑,则需要清热生津,这时候服用辛温苦燥的藿香正气水不仅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甚至会加重病情,不可不知!
藿香正气水禁忌
藿香正气水属于非处方药,获取容易,价格低廉,效果显著,但有一些禁忌也要特别注意:
1.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以及孕妇、幼儿等人群,是否服用藿香正气水应遵医嘱。
2.藿香正气水经酒浸而成,酒精浓度高达40%-50%,酒精过敏、同时服用头孢类药物的人群或驾驶员等人群不要服用。此类人群可以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胶囊等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类药物。
3.在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时,饮食宜清淡,不宜吃生冷寒凉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类中成药。
今年三伏天超长待机,从7月16日至8月24日共计40天,暑热难耐的盛夏时节,各地中暑频发,千万不要误用藿香正气水,以免火上浇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