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五脏里的神明
道教典籍《太平经》卷五二中说:天地间有“神宝”,随五行为色,随四时之气兴衰为天地使,人人腹中为“五藏神”(也有书称为五脏神)。就是说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不仅对应五行,而且每个脏器都有一个神灵来执掌,各在其位,各司其职。他们日夜忙碌,维持人体的日常运转。
这五位神明的名字在很多书中都有提到。《黄庭内景经》中说: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桎字含明,脾神常在字魂停,肾神玄冥字育婴。《云笈七签》卷五二《五帝杂修行乘龙图》亦载五脏神名,有二说,一说:肝,东方青,其人姓娄,字君明;心,南方赤,其人姓张,字巨明;肺,西方白,其人姓文,字符明;肾,北方黑,其人姓玄,字子真;脾,中央黄,其人姓巳,字符已。一说:肝神名青龙,字恶龙子方;心神名豪丘,字陵阳子明;肺神名方长宜,字子元;肾神名双以,字林子;脾神名黄庭,字飞黄子。
关于五脏神最详细的记载出自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中有一卷《身体》。这卷专讲人的身体构造,以及与人的身体相关的方方面面,堪称人体的百科全书。
这里说的“身体”和今天的含义有所不同,“身”是指躯干,“体”是指四肢,身和体合在一起,即是人的全身。五脏之神的形象、身世来历在这一卷中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并且配有五幅木刻版画。
“心神名丹元,字守灵,心之状如朱雀,主藏神,象如莲花下垂,色如缟映绛,生居肺中肝上,对鸠尾下一寸。心脉出于中冲,中冲左手指端去甲二分许陷者之中。”
“肝神名龙烟,字含明,肝之状为龙,主藏魂,象如悬匏,色如缟映绀,生心下而近后,右四叶,左三叶,脉出于大敦。大敦左大指端,三毛之中也。”
“脾神名常在,字魂庭,脾之状如神凤,主藏魂,象如覆盆,色如缟映黄,正掩脐上近前,横覆于胃,脉出于隐白,隐白左足大指端侧,去甲角如韭叶。”
“肺神名皓华,字虚成,肺之状为虎,主藏魄,象如悬罄,色如缟映红,生心上对胸,有六叶,脉出于少商,少商左手大指端内侧,去甲二分许舀之中。”
“肾神名玄冥,字育婴,肾之状玄鹿,两头,主藏志,象如圆石子,二色,如缟映紫,生对脐,搏着腰脊,左为正肾,配五脏,右为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肾脉出于涌泉,涌泉在足中心。”
五脏之神有名,还有字,暗合金木水火土,其中肾神名叫玄冥,与水神玄冥重名,或许是因为“肾主水”的缘故,其形状是双头鹿,暗指肾有两个。其他几个神则是龙虎凤雀之形。
五脏神由五脏精气生化而来,故而当气血不足时会导致“五脏神”出位。例如有的人经不起刺激,稍微刺激一下就怒不可遏,这样的人很明显是肝血阴虚,肝阳亢盛;而工作过于劳累的人,经常会感到腰酸耳鸣,记忆力下降,连思维都会迟钝很多,这往往是脾和肾的气血供养不足导致的……所以想要五脏神安主,首先要保证五脏的健康。反之,当五脏出现问题时,观想五脏神也有一定的功效。所谓:“知五脏神名字,与天地适等。晨暮有常呼之,与言语,有痛处,自令其神治之,即差也。”当然如果配合我们的祝由术疗效更好。
《黄帝内经》中所讲的:“神安则延寿,神去则形散”。从人一降生开始,五脏之神就入驻,直到生命的终结,五脏之神也随之离开。这就是陪伴我们一生健康的五脏神。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