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止?《黄帝内经》有答案
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课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之道,各种养生理念也层出不穷。很多人喜欢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并将“生命在于运动”视为座右铭,还有一些人持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静止使人长寿”。运动与静止,到底哪个更靠谱?
“生命在于运动”最早由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他一生都十分热爱户外活动,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登山看日出。不知从何时起,这句格言逐渐被国人所重视,用于强调生命对体育运动的依赖。“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运动确实是强健身体的基本条件之一,古往今来,不乏原本体弱多病之人,通过运动获得了健康。
乌龟总是一动不动,却寿命惊人,可以活成百上千年。而跑得快的动物,通常寿命比较短,最多不过数十年。还有一些长寿老人,他们喜欢的是读书看报,养花养鸟,也属于喜静少动。因此,有人总结出“静止使人长寿”,这个观点迅速得到大批支持者,懒人也有了不运动的借口。
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止,其实不必争论,这两种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都没有说出健康长寿的根本原因。智慧的古人早已看清生命的真相,《黄帝内经》中就蕴含着长寿密码。
凡事过犹不及。“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为万物之灵,人类社会也在飞速发展与进步,不能单纯地以喜欢运动或静止的动物寿命来推测人类寿命。运动或静止都是各有利弊的,很多人因为运动过度导致膝关节损伤和某些病情加重,也有很多人因为懒散不动导致各种疾病。《黄帝内经》总结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由此可见,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不宜太过。
上古道人的养生指南。黄帝请教歧伯为什么上古之人可以有上百岁的寿命,歧伯回答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之人的生活很朴素,没有依赖运动养生,而是“不妄作劳”,也没有追求静止长寿,而是“起居有常”。这样看似简简单单的生活方式才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高级养生,才是合乎“道”的,所以歧伯称他们为“知道者”。
不生病的根本法则。“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生命是形与神的结合体,真正的疾病源头,除了外界的虚邪贼风,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于我们的“神”,所以《黄帝内经》在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不生病的根本法则。如今人们相对容易避开虚邪贼风,因“六淫邪气”生病的人比古代少了很多。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内卷压力、各种过激的情绪、电子产品的诱惑等都在快速消耗人们的精气神,导致更多疾病源于内在。
自律的人才能更健康,按《内经》的观点,想要长命百岁,应以上古道人为师,从饮食、起居等方面约束自己,不论运动还是静止都应顺应自身情况与自然法则。养生不但要养身,也要更加注重养神,调畅情志,放松心灵,让内心努力向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境界进步。《天师府祝由医学》专属的道家内丹养生功法,可以调用祖师先天之气,补充正气,排出病气,调理身心,如果已经学习此功法,坚持修炼,自然也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