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修行首重涵德积善
道教自初创之始就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医道同源”“十道九医”的说法历来被修道者和医家所共认。在道教看来,羽化登真、得道成仙的终极修行目标,离不开济世利民、广积善功这个基础。基于这一认识,道教把“救人生死”的医术作为修行的重要方法,十分重视医德培养,在涵养医德与修道成仙之间建立起一整套详备的关联体系,使道医在行医实践中遵守道德约束,促进修行精进。
在道医看来,医道同参,行医就是体悟天道好生、利济众生的有效实践路径。积善累功,既是修道之根本,又是行医之要枢。所以《抱朴子内篇》指出:“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又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此乃为有德”。这里虽然讲的是修道之法,其实与行医之术异曲同工。修道要修养品德,累积善行;行医要悲悯疾苦,救济群生。
行医治病是累积功德的重要途径,涵养医德不仅是修习天道免除祸殃的手段,更是修真悟道的捷径。一些行医者通过向仙真、圣贤盟誓,以期在他们的审视与监督下,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行与医德素养的提升,彰显救人疾苦、潜心修道的决心。比如道教《祷告药皇誓疏》中就有:“其首重者,忍辱安贫,毕生兢守,誓不趋时夸耀;或遇濒危之症,悉心疗治,誓不惜名恝置;或遇轻浅之疾,即时安慰,誓不张皇显功;或病果疑难,学识未到,必详审以待高明,誓不耽延贻误;……或遇当道搢绅,随缘调治,誓不媚谀以玷祖先。嗟乎!人命至重,冥报难逃,执一得以误人,昧良心而罔利,均弗为之,若知之而自犯之,是自绝于天也。”这段话是说,行医诊治过程中要做到能够忍受屈辱,安贫敬业,不浮夸炫耀;遇到危急之症时要全力救治,不能因为爱惜声誉而置之不理;遇到容易医治的疾病要安抚患者,不能借机夸耀医术;遇到疑难之症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要及时求助于高明之士,以免耽误病情;……遇到有官位权势的患者,要随缘救治,而不能以卑贱的态度曲意讨好。如果是昧着良心谋取利益,那只能是“自绝于天”了。
道教主张淡泊明志,无欲无求。医者在行医治病时,当秉持普济含灵之苦的仁心善念,摒除贪求声色货利的非分之想。治病救人关注更多的应当是自身的医术本领是否专精,而不应该过度关心取酬的多少。对待患者时,无论患者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做到“等心施治,勿轻贫贱”。更不能由于看到患者家境富足就开具昂贵的药方,为难患者以谋取财物……凡此种种,都是涵养道德,强化自律以增进修行的金科玉律。
综上所述,在传统道医看来,无论是“性命双修”还是“养神炼形”,修养德性是其中永恒的主题。我们作为道医传承者,应当将医德修养摆在首位,不忘初心,笃行不辍,用医者仁心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在积功累行中精进修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