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誓重如山的王灵官
道教宫观第一殿通常为灵官殿,殿中供奉的王灵官身披金甲,赤面髯须,三目怒视,左手掐诀,右手举金鞭,形象威武勇猛。看似令人望而生畏的王灵官,其实是一位有情有义、誓重如山的神仙,关于他的典故与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盟天发誓拜师萨祖
王灵官与萨祖之间有一段“仇人成师徒”的佳话。
王灵官本就来历不凡,是南斗离星之首,曾镇守湘潭,为一方之神。宋朝时,萨祖云游至湘潭,因见王灵官血食太甚(实是乡民无知,误以牲畜供奉神明),便用雷火焚毁其庙。王灵官不服气,去找玉帝“告御状”,玉帝赐其金鞭,准许他审察萨祖有无过错,倘若萨祖有过错即可报仇。
王灵官暗中跟随萨祖游历天下,只待萨祖稍有过错便趁机报仇,然而一十二年间竟然丝毫未发现萨祖的过错。萨祖法力高强,德行圆满,令王灵官敬仰信服。因此他盟天发誓愿拜萨祖为师,护国护教,辅助帝君,铲除妖邪。萨祖感其心诚,于是收之为徒,后来又奏封其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车纠罚铁面无私豁落雷公”。从此之后,王灵官追随萨祖剪凶除恶,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之徒,成为了最令人敬畏的神仙之一。
镇守山门护持修行
王灵官不仅纠察三界,铁面无私,还心怀慈悲与大义,对道教道统传承立下大功。
萨祖功行圆满,即将赴天庭领位时,准备奏请玉帝提拔王灵官为随身部将,因当时虽然道法兴隆,名山福地宫观众多,却没有专职护法之神。王灵官见此,自觉责无旁贷,主动请求留下来镇山护庙。萨祖赞许道:“尔立志护教,实在难得可贵,为师亦有此意,望好自为之”。从此,王灵官就负责镇守道观,道教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内都供奉着灵官法身,成为后世道俗上山朝拜必经的门户。
相传邱处机真人成道后,上帝敕封,邱真人不肯谢恩,涕泣奏曰:“后世修行学道之人,如臣受那百千万苦而不退初心者,万中难选一也……好最难学,非学好不能了道。”王灵官听闻邱真人所言,大发恻隐之心,挺身而出,对邱真人说:“后世若有修行之人、学道之士,他有三分修持,我有七分感应,他有十分修持,吾便随时照临。”邱真人闻听王灵官之言,方才放心谢恩,又与王灵官作礼。
斩妖除魔下界救苦
《灵官真经》记载,下界众生因不敬三光、欺负神理、十恶忤逆、不忠不仁等原因,被妖邪侵害,生灵涂炭。众神仙祈求元始天尊设法救度,元始天尊说想要剪除下界妖魔,一定要派王灵官去,因为他赤心忠良,不顺妖邪,法力高强,这样才可以除魔卫道,还众生一个朗朗乾坤。
王灵官奉召上殿之后启禀天尊,说自己与师父萨守坚天师曾对天盟誓斩除妖邪,请求准许师父一同下界。元始天尊准奏。于是师徒二人共同宣誓,誓救众生,绝不相负。关于此事,萨祖《启请誓咒》有云“愿将法力救众生,望把誓盟呈上帝”。萨祖师徒二人除邪辅正,收摄群魔,民得安生,元始天尊赞叹“功莫大焉”。
王灵官祖师之所以被誉为“道教第一护法神”,与他尊师重誓、勇担重任、护持修行、除魔卫道的作为息息相关,展现在后世弟子面前的分明是一个有情有义、让人心生亲近的神明,实乃修行之楷模。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