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几岁吗——如何计算虚岁
在全世界,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一个周岁,一个虚岁。
什么是虚岁?虚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用于计算人出生后经历的年份次序。顾名思义,“虚”是虚假之意。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它是以年为单位的,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
古代人以怀孕为起点计算生命,所以虚岁中没有以零为起点的观念,一个人出生的当年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增加一岁。按照民间的习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在百日之前人们以日为单位来计算他的大小,一过百日,人们就只以年为单位计算年龄。
如何计算虚岁?
周岁,是国际通用的年龄计算方式。计算的是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换句话说是“我们出生以来已经经过了多少时间”。
而中国人所说的虚岁是“我们出生以来,已经过了几个年”。孩子怀胎在肚里,就有了一岁。简单点说,周岁的概念,就是“我这一路已经走了十公里。”虚岁的概念,于中国人而言,就是“我这一路已经过了十一个加油站”。所以虚岁只和过年有关,周岁只和生日有关。这两者之间怎么换算呢?
在过年到生日期间:虚岁-周岁=2(即虚两岁);在生日到过年期间:虚岁-周岁=1(即虚一岁)。
虚岁的计算方式是: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阴历。
周岁的计算方式是: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阳历。
为什么会有虚岁?
这要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说起。古人观察太阳的升起和降落,产生了日的概念。观察月亮圆缺的变化产生了“月”的概念。所谓“年”就是寒来暑往、草木枯荣的一个周期。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就是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这种历法的特点造成中国古代历法的不精确性。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比回归年少将近11天;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就造成中国古代历法中,年相对比较准确,而日则不便于一一对应。今年的某月某日与去年的某月某日不一定能够“对号入座”,假如一个人是今年闰月初三生的,那他明年的生日怎么过呢?
中国古人没有“生日”的概念,与“生日”含义最接近的词是“生辰”、“诞辰”。西方人的生日概念只强调月和日,所以生日是说几月几日,不说年和具体时刻;而中国古人的生辰概念中的年、月、日、时是并驾齐驱的,并没有任何的侧重。
与生辰密切相关的是属相。属相是中国古人创立的一种用十二种动物记录人出生年份的记岁方法。研究证明,生肖是在干支纪年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十二种动物对应着十二地支。例如今年是兔年,今年出生的人都属兔。
春节有增岁的意义,自古以来春节都要拜年。年轻人要在家族或宗族的亲戚之间串门走动,拜见老年的亲戚,给老人送礼、磕头、祝福;老人接受孩子们的新年问候的同时给孩子压岁钱。为什么有这种活动?就是因为这一天被当作每一个人的生日。春节有一副经典对联,叫做“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说了这么多,现在你知道自己多少岁了吗?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