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坐,久坐和打坐的区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众所周知,打坐是养生修行必不可少的基本动作,但同时久坐也是中西医都反对的行为。那有人不禁要问了,这两个不都是长时间的坐着么,难道还有什么不同么?
殊不知,这两者之间还是本质上的不同。
一、两者姿势不同。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通常处于久坐的场景有哪些?比如打麻将、办公、打游戏、看剧等等。在这些情境下,我们通常都是怎么坐的呢?能躺则躺,能靠就靠,歪歪斜斜而不自知,所有的关注度都在眼前的事物上了。往往这样久坐之后起身,就感觉腰酸背痛、沉重无比。
而打坐呢?首先对坐姿的要求就很高。不仅要求中正安舒,而且有的还要求双盘或单盘或双腿踏地静坐于凳上。打坐要求背部脊柱完全拉伸开,且不能有倚靠。此时,后背经络气血畅通,腰椎承压较小,人体处于舒展的状态,气机能够自然流转。
二、二者内心的状态不同。
通常当我们处于久坐状态时,其实我们是感受不到自己身体的。因为心神都放在了“外物”上,或专心工作,或专心游戏视频等等,甚至忽略了身体传递过来的信号。只有当自己结束当前的事情,起身时才能感受到身体的酸麻胀痛等等不适。
而当我们处于打坐时,心神是内守的。用大白话说,这个时候就是啥也不干,啥也不想,干坐着。从身到心追求“静”的状态,初习打坐者,可能会感受到打坐带来的腿麻等不适感,除此之外就是感受气血静静的在体内循环往复。
三、两者导致的结果不同
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久坐会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如,心脑血管类疾病、肥胖、癌症等等。久坐还导致脊椎变形,腰椎间盘突出、颈椎变形等等;肠胃蠕动减慢,甚至还容易引发痔疮,可见真是百害无一利。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不动而死亡。”可以说坐得时间越长,寿命越短,生命质量越差,甚至荣登十大致病杀手的排行榜。
而长期修习打坐呢?经过研究表明则好处多多,最明显的就是: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减轻心理压力,使得身心得以放松,对健康和智力都有好处。通过长期的医学监测观察,打坐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释放出对人体有效的α脑电波。可以说,打坐就相当于在给自己的身心充电,起到了养精蓄锐的效果。
在静的状态下打坐,有助于体内真气发生,脉络通畅,达到修身养性之功效。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杂念、提升智慧,保持专注。
总结
由此可见,两者之间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其本质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久坐其实是心被外物所累、心在身外的具体表象。而打坐则是收心敛神、凝神静气的过程。
作为普通人,练习打坐除了帮助身心健康之外,还有利于我们排除杂念、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上。《道德经》说:“少则得,多则惑”;《庄子》也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我们每个人的精力、专注都是有限的,只有集中力量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有所进益。反之,如果每天沉迷于花花世界中不仅会迷失自己,心被外物所扰,情绪上也会跟着大起大落,最终一事无成。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既然认识到了久坐的危害,那就要尽量改变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在工作、学习、娱乐时尽量坐姿端正,且隔段时间就要起来活动一下。平时也要多加强体育锻炼,以强健骨骼肌肉。
如果既想学习打坐,又苦于没有师父的指导,那自己试着静坐也是可以的。静坐也是讲求身端形正、身心放松的有益于健康的运动。练习静坐,不拘泥于是否盘腿,哪怕是端坐在凳子上、床头边都可以可以的,只要身形中正即可。只要静静的坐着,不刻意去思考什么,追求放空和清静的感觉。每日可以择闲时进行三五分钟的静坐即可,坚持下去自然获益。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