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一定有功德吗?道教如何看待放生?
放生,近年来成为一种流行,一些组织和个人十分热衷于此,甚至衍生出“代放生”的产业链。其中不乏盲目放生,甚至闹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件,如将陆龟放生到海里,往水库里放生鳄鱼,在村居附近放生毒蛇等等。
“上天有好生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放生是一种善举,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成书的《列子·说符篇》中就有记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很多“放生党”选择放生,其初衷便是通过放生来获得功德,期望能够因此达成心中所愿。那么,放生一定有功德吗?道教是如何看待放生的?
放生一定有功德吗?
如法放生实有功德,盲目放生也许是在杀生、害生。放生本来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放生活动在缺乏对动物基本生存条件的认知、缺乏科学的放生知识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功德,导致很多的放生行为最后变成杀生或害生。
道教如何看待放生?
一、道教讲求贵生、护生。《道德经》以“慈”为“三宝”之首,教义中一直就有“仙道贵生”这种慈悲观。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修行者首先要有一颗慈悲仁爱之心,并且将它作为得道成仙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随缘放生。对于道教来说,放生不是简单地从市场上买一批鱼类幼苗到河里放生,而是一种“随缘放生”。当动物遇到危险时,我们将它解救下来,这也是一种“救生”的行为。相较于人们主动去购买动物放生,这种随缘放生多了一种随机性,道教认为这种善行带来的福报更大。
三、合理放生。放生也需要合理规划、周全考虑和一定的常识,不是什么物种都能随便放生的。外来物种和毒物的放生就需要十分谨慎,如果可能会破坏当地生物链、可能会伤及他人,尽量不要选择这些物种放生,否则就是害生。还有一些动物是人工饲养的,并不能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或者野外并不满足其基本生存条件,这种情况下的放生无异于杀生。而且道教并不提倡大肆放生,这种行为会超过生态负荷,导致生态失衡。
四、随时放生。放生本就应当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随时救生、护生的行为,又何必刻意择时?很多信士喜欢集中在初一、十五放生,这给了卖家可乘之机。卖家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特定日期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甚至会出现“前面放生后面抓“的可笑又可悲的画面。
发慈悲心治病救人也可以积功累德
提倡护生放生的理念,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引导人心向善。但是,与其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德而放生、为了放生而放生,道教更提倡行善去恶,更提倡多发慈悲心济物利人。
刻意买物放生并非获得功德的最佳方式,相较而言,治病救人是一种稳定而持续的积功累德的途径。相传孙思邈通过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治猛虎和蛟龙,留下了“坐虎针龙”的佳话,这何尝不是一种放生?道家通过医术来悬壶济世,活人无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放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