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一定有功德吗?道教如何看待放生?
放生,近年来成为一种流行,一些组织和个人十分热衷于此,甚至衍生出“代放生”的产业链。其中不乏盲目放生,甚至闹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件,如将陆龟放生到海里,往水库里放生鳄鱼,在村居附近放生毒蛇等等。
“上天有好生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放生是一种善举,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成书的《列子·说符篇》中就有记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很多“放生党”选择放生,其初衷便是通过放生来获得功德,期望能够因此达成心中所愿。那么,放生一定有功德吗?道教是如何看待放生的?
放生一定有功德吗?
如法放生实有功德,盲目放生也许是在杀生、害生。放生本来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放生活动在缺乏对动物基本生存条件的认知、缺乏科学的放生知识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功德,导致很多的放生行为最后变成杀生或害生。
道教如何看待放生?
一、道教讲求贵生、护生。《道德经》以“慈”为“三宝”之首,教义中一直就有“仙道贵生”这种慈悲观。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修行者首先要有一颗慈悲仁爱之心,并且将它作为得道成仙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随缘放生。对于道教来说,放生不是简单地从市场上买一批鱼类幼苗到河里放生,而是一种“随缘放生”。当动物遇到危险时,我们将它解救下来,这也是一种“救生”的行为。相较于人们主动去购买动物放生,这种随缘放生多了一种随机性,道教认为这种善行带来的福报更大。
三、合理放生。放生也需要合理规划、周全考虑和一定的常识,不是什么物种都能随便放生的。外来物种和毒物的放生就需要十分谨慎,如果可能会破坏当地生物链、可能会伤及他人,尽量不要选择这些物种放生,否则就是害生。还有一些动物是人工饲养的,并不能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或者野外并不满足其基本生存条件,这种情况下的放生无异于杀生。而且道教并不提倡大肆放生,这种行为会超过生态负荷,导致生态失衡。
四、随时放生。放生本就应当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随时救生、护生的行为,又何必刻意择时?很多信士喜欢集中在初一、十五放生,这给了卖家可乘之机。卖家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特定日期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甚至会出现“前面放生后面抓“的可笑又可悲的画面。
发慈悲心治病救人也可以积功累德
提倡护生放生的理念,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引导人心向善。但是,与其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德而放生、为了放生而放生,道教更提倡行善去恶,更提倡多发慈悲心济物利人。
刻意买物放生并非获得功德的最佳方式,相较而言,治病救人是一种稳定而持续的积功累德的途径。相传孙思邈通过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治猛虎和蛟龙,留下了“坐虎针龙”的佳话,这何尝不是一种放生?道家通过医术来悬壶济世,活人无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放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