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仙道贵生”
与世界上其他宗教相比,中国道教是唯一对“长生久视”不懈追求和探讨的宗教,“仙道贵生”思想正是道教修行的重要精义。
众所周知,道教追求长生,追求成仙。道教的修行,很大程度上是对“生”的探讨。由于道教“贵生”,因此在理论上提出:“长生之可得,仙人之无种”。人人可以长生,可以成仙人。还提出:有无相生,神形相依,人能“涤除玄览,守雌抱一”,使得“深根固蒂”,就能得到“长生久视之道”。在思想上,道教不信“命由天定”,相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提出:“形骸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脩短之能至焉。”所以道教认为:仙之可学,命之可延,诀在乎志,而不在乎贵贱及其它。
道教认为,人之所以轻命早终,是由于用智逐欲,劳动其身,形废神竭,故中道夭而不终。“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形神合同,固能长久”。《西升经》说:“若能存之以道,纳之以气,气续则命不绝,道在则寿自长,故云不属天地”。人如果知好生而不知有养生之道,知畏死而不知有不死之法,知饮食过度之蓄疾病而不能节肥甘于其口,知极情恣欲之致枯损而不知割怀于所欲者,虽言长生之可得,安能令共得乎!故此主张:内修形神,可延年愈疾;外攘邪恶,可祸害不干。人人行之,人人能健康长寿。也正是由此观念,所以《道藏》把《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列于“天字”第一号首经。该经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道教重视现实世界,以积极的精神探索“贵生”的方法。道教强调“无为”、“自然”,“无为”是不强为,“自然”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以我之主动精神驾御客观自然,使之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自然之治”、“无为而无不为”。道教认为天地万物是“道”的自然形成。“道”无形、无名、无意识,对万物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万物生所当生,死所当死,是自然形态。道教的内丹术就是根据“道”的自然特性,来寻求驾御自然规律而创立的。陈希夷的《无极图》就是以图形阐发“顺以成人,逆以成仙”的内丹修炼方法。张紫阳在《悟真篇》中说:“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这些都体现了道教逆转乾坤精神。
那么,人究竟能不能夺天地造化之功来返老还童?道教的回答是肯定的。道教内丹炼养认为人的年龄越大,真元越漓;消耗越多,衰老越速。所以在丹法上要把握着生命元素,使之返回到精满、气足、神旺的“三全”生命机能。社会上一般认为道教信仰“修道成仙”是幻想迷信,这是对道教“仙人”概念没弄清。道教虽有五等仙人之说,但通常说的仙人是住世常年的寿星老人,也就是“人仙”。他们可活一百岁、二百岁、或更多岁;他们愿乐人世,认为活够了,才假化飞升,归真仙境。道教认为:“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汉书·艺文志》)。“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虚气,勿为世俗所沦折,遂我自然”(《天隐子》)。以上这些引语,通俗地说就是:调动自身的生理机能,使之生化逆转,延缓衰老,得以健康长寿。
道教内丹修行能够袪病健身,调和人体阴阳五行,延年益寿,已为历代践行者所证明。由此可见,道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仙道可学,长生可致”等论述,对于现代促进人类整体健康水平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并广泛推广。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