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医研究院首页
  2. 道医文化

修行明明很苦,为何能让人乐此不疲

修行明明很苦,为何能让人乐此不疲

修行其实很辛苦,是个苦差事。打坐站桩,诵经持戒,修心修德等等……不管是三九严寒还是烈日酷暑,更不管自身境遇是顺风顺水还是连遭坎坷,都有人在默默坚持。在普通人看来,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啊。

的确是有很多人尝试之后,觉得太难坚持不下来,最后不了了之。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人,的的确确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了。并且心甘情愿、甘之如饴。这里面到底是有何原因呢?

因为,修行能带给人精神上的快乐。

修行,首先修的就是心。道家的修炼功法就是让心平静。通过道家的玄门正宗功法,可以很有效帮助新入门的弟子完成很好的入静状态。在静的状态里体悟自己的种种玄妙变化。

修行,其实就是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带来成就感。修行如登山,修行如渡海,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在这个旅程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不管是修正自身的缺点,还是精进功法,这些每个不同阶段目标的达成,会使得我们不断前进。而这些往往也能带给我们道家修行弟子快乐和满足感。

修行,能让人变得更好。身体更好、性格更好、三观和品德都更好。坚持修行过的道家弟子都能有这般很明显的变化,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就能看出整个人的精气神不一样,浑身充满了活力。而且修行会让我们道家弟子更容易去掉浮躁焦虑,心境也更为平和舒展。同时,道家倡导的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也会使得我们道家弟子看起来三观正、品德好。总而言之就是浑身上下充满了正能量!

修行,能让人的生活更好。这些都是不言而喻、水到渠成的事情。试问一个精力充沛、处世积极、乐观阳光的人的生活能不好么。有道是:境随心转,由最内在的心的改变,带来身的改变,最后慢慢影响到周遭生活的改变。修行就是这样充满了神奇的力量。

以上这些,都能带来修行的快乐和满足感。试问,一个充分体验过以上种种美好的人,觉得坚持修行还是件困难的事情么?

其实,修行一段时间以后,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体悟修行。

当修行变成和洗脸刷牙那样普通和平常时,就完全不需要再去耗费意志力去执行这件事,而是变得和呼吸一样自然。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当遇到好事和坏事发生,都会不自觉地用修行者的角度去看待。只有自己内在的一颗心,真正向修行靠拢时,就不会与自己原本的生活割裂开,而是慢慢用道家的思想去沁润这一切。平时生活中的花花草草、鸡毛蒜皮,可能在道家修行者的眼中看来,都是同样的可爱。

最后,想强调一点,所有的修行其实都是以终为始、不忘初心。

当已经沉迷于修行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时,不要忘了修行的盟誓。修行修的是心,修的是功德。比如修行带给了我们更好的身体,更充沛的精力,以及尤其带来的更好的人生际遇和更多的财富等等。这些都是自然而来,切不可沉迷于此,过分追求。过犹不及!

道家修行的弟子,一定注意把握这个尺度,不要忘记祖师跟前上表的盟誓,济世利人、积功累德才是修行的根本。

李苦禅为什么不叫李乐禅,佛道修行是让世人离苦得乐,感受无垢妙境,苦是什么道理,是在赎罪吗?。

苦禅即是苦行。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正法之下,亦须修习种种难行苦行。
古印度有不少宗教徒风行禁欲苦行。如佛经上提到的“六师外道”中的尼乾子外道亦称“苦行外道”。当时实施苦行的内容有:裸体、拔发、涂灰、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鸡犬戒、卧冢间等,佛教斥为“无义苦行”。佛教既反对纵欲,也反对无意义的苦行,而提倡不偏不倚的“中道”。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著名的苦行林中作了六年苦行,结果形体枯瘦,并未获得觉悟和解脱,最后毅然放弃了苦行生涯。《释氏西域记》谓:“尼连水南注,恒水,水西有佛树,佛与此苦行,日食糜六年。”即指此事。当然,适当的“苦行”,包括生活俭约、勤于劳作等,可以抑止放逸、贪欲和名利心等,也是值得赞许的。南传佛教提倡的“头陀行”,即僧人行脚乞食,便是一例。又如《高僧传·昙无竭》载:“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勤苦或舍身为人的僧人称为“苦行僧”或“苦行头陀”。宋·洪迈《夷间乙志·法慧燃目》记载:“绍兴五年大旱……苦行头陀潘法慧者,默祷于佛,乞焚右目以施。即取铁弹投诸火,煅令通红,置眼中,燃香其上。香焰才起,行云满空,大雨倾注,阖境沾足。”此外,佛寺专事劳作的净人(未出家者)也称“苦行”。如《景德传灯录·丰干》:“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今亦以“苦行僧”比喻生活及其清苦的人。如:他为了事业,四十多岁还不成家,放弃了一切娱乐,足不出户,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苦行”一词,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宗教徒便把受热作为苦行的主要手段。现在一般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成净行期、居家期、修行期和苦行期四大阶段。他们一般经历了学业、工作以及成家立业等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在子女长大成人后,就离家出走,去当神的使者或仆从。
苦行僧中多数是穷人,但也有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甚至达官显贵。他们在进入苦行期后,一朝顿悟,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找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领袖,拜在他的门下,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
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苦行僧的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
印度的苦行僧约有400至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5%,其中女性占10%。有学者分析,苦行僧的兴起是为了对抗种姓制度。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张废除种姓制度的人希望通过加入不分尊卑贵贱的苦行僧行列,来达到种姓平等的大同世界。
经过多年发展,苦行僧内部分很多派别,各有自己的教主、教义和教规。从大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信奉毗湿奴神,一派信奉湿婆神。过去他们之间还因门户之见多年兵戎相见,跟中国古代武侠小说里讲的丐帮之间打斗的故事没什么两样。
如按衣着来分,苦行僧又可分天衣派和青衣派。
天衣派即为裸体派,全身一丝不挂,最多用一条窄窄的布条遮住下身的敏感部位。天衣派与崇拜湿婆神有关。湿婆神是破坏之神和创造之神,总是裸着身体,表示追求原始状态,远离凡尘,与世无争。身上总是涂抹着灰烬,表示罪孽、死亡和再生。青衣派则穿衣服,一般都是黄色的棉布服。
苦行僧一般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喜马拉雅山上,或寄居在某个庙里,吃斋念佛,修炼瑜伽。
一般来说,苦行僧是温顺平和的,但也有些好勇斗狠的武装分子,曾跟其他教派、宗教和曾经的英国殖民统治者进行武装抗争。由于他们无惧生死,因此战斗起来勇猛刚强,令人生畏。他们过去的武器有棍棒、长矛、佩剑和三角铁叉。现在苦行僧也还携带棍棒或三角铁叉,但仅仅是个象征了。
初入门道的苦行僧必须举行加入某一派的仪式,表示“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他们要像出家人一样剃度削发。他们此后的年龄计算要从削发后的新生开始。按照行规,苦行僧必须做到“三不”,即不性交、不撒谎、不杀生。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
虽然一般来说人到中年,结束修行期进入苦行期才会去当苦行僧,但也有些人从少年起就愿意过上这种流浪的苦行生活。苦行僧的年龄限制很宽,大概从6岁到65岁都可加入这个特殊的行列。
据说,修行者通过修炼瑜伽能把体内的潜能调动和激发出来。有的修行者能两手同时打两面鼓,且两手击打节奏不同,没有高度的注意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至于在刀尖上行走,在荆棘上睡觉,在火上赛跑,也都是瑜伽大师们的绝活。
有些苦行僧的眼睛是红的,这是因为他们吸了大量的大麻脂,他们认为这可以获得洞悉别人心思的能力,即所谓的“神功”。
印度苦行僧被尊称为巴巴,每隔12年在印度的哈瑞德瓦都会举办大壶节,届时全印度的巴巴都会聚集到哈瑞德瓦。大壶节会举办104天。

为何痛苦才能让人成长

? ? 问:上师,我在修行中的体验,不总是那么愉快。我也感到痛苦,那种痛苦笼罩着我。

? ? 萨古鲁:现在,你所说的“我”或者“你”其实是同一个。不管你做什么,你做出的每个动作和念头都会以某种方式触及到这个世界。你变得越来越有觉知,越来越清醒,你的意识在扩张,这变成了你的生命体验,而不是某个人对你的说教。如果你有足够的觉知、足够的热情、足够的爱,那么发生在别处的事也会发生在你身上。你能切实地感觉到,也许是以一种很细微的方式感受到。也许只有在某个时刻你把自己足够地打开,那才会发生。否则,就不会发生,你会错过它。所以,你的问题应该是,“好吧,如果痛苦找上我,它为什么会找上我呢?”我要告诉你,那将让你成长。

? ? 有一次,山卡拉·皮莱很愉快地答应带他妻子去一个圣地,希望她能放弃她自己身上一切尘世的欲望。所以,他选中喜马偕尔邦的一个寺院,动身开始了他们的朝圣之旅。这个寺院建在一个悬崖高处,到寺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坐在一个篮子里,让上面的和尚用绳子拉上去。山卡拉·皮莱,他的胖胖的妻子,还有一个和尚一起挤在篮子里。悬崖顶上的和尚使尽全身力气地往上拉。显而易见,上到崖顶的这条道变得很吓人。上面每拖动一次,山卡拉·皮莱就更紧张一些。到中途的时候,他注意到绳子很老旧。他很快地瞟了他妻子一眼,又看看绳子,又看看他妻子。然后他用颤抖地声音问篮子里的和尚,“你们多久换一次绑篮子的绳子?”和尚想了一下,粗率地答道:“绳子断掉的时候我们就换。”所以,生活中不是每件事都是愉快的旅程。不要以为你只有在愉悦中才会成长。大多数人只有在痛苦中才会成长,而不是在快乐中。这很不幸,但这是事实。

? ? 一般情况下,享乐只会让人堕落,不会让人长进。请你明白这点,人的性质就是这样,生命给予一个人越来越多的享乐时,这个人是不会成长的。他会堕落。就人类的真正性质而言,只有当苦难降临的时候,当痛苦降临的时候, 一个人才会真正作为人类那样站起来。你可以看到,只有当社会真正地在承受苦难的时候,伟大的人才会出现。印度处在英国统治压迫中时,有多少了不起的人站起来啊!那些人现在在哪里?他们缩回到自己的舒适安逸中,就这样。那些甘地们,帕特尔们,提拉克们,他们仍然还在,但是他们都休眠蛰伏了。当苦难降临,这些人恢复生机。他们把一切抛诸身后,像巨人般站起来。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人类的不幸,这个世界仍然没有足够的智慧,人们不能在一切都安好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巅峰。他们在等待苦难降临。

? ? ? ? ? ?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