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道家服饰——华美道袍
我们去道观烧香拜神或者参加道场法事时,经常见到法师们身着各色华美的道袍,不同的色彩、规制究竟有什么讲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道袍文化。
一、道袍的起源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鹙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披即披风类衣物,如讲法师披于肩背的霞帔(绣云霞花纹的短披风,已于元代之后消失),褐即今所说的道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说:“古者衣冠,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而中国稍有变者,至隋炀帝东巡便为畋猎,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黄冠之称。”所以道袍也称黄冠,还有一种由胡衣演变而来的明代男子的居家外衣也称为道袍,其内摆等小部分结构和道士道袍仍有区别。道士道袍皆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
二、道袍的分类
如今的道袍大致分六种: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和衲衣。
1.大褂:也称大襟、长衫,是最简单的日常道袍。多为蓝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在五方五行五色中,东方之木属青色,为青阳之气象征生命力。故而道教尊崇青色,既代表天人合一的思想,又寓意尊重生命。大褂长及腿腕,袖长随身,袖宽1尺4寸。现在改良多为窄袖。也有相应短款的中褂和短褂。
2.得(duo)罗:受箓道士才可穿着,是参加宗教活动的正装。多为青蓝色,特点为交领宽袖,袖宽尺寸为1尺8寸或2尺4寸,采取传统袍的款式,且有内摆,袖长随身。
3.戒衣:受戒道士的一种代表。袖宽2尺4寸,袖长随身。多为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除了示以庄重外,还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
4.法衣:道教科仪、祀典、醮会的礼服,又称“天仙洞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道教吉祥图案,如日月星辰、宝塔、龙凤、仙鹤等。
法衣有多种颜色,由法师的法阶和功能而区分。黄色法衣是天师圣主,是王者的穿着,是法衣中最高的一种。紫色法衣是高阶法师的代表了,是大师进经的穿着。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紫气象征尊贵、吉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来的皇帝,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红色法衣为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青色法衣为中等法师所着,为拜斗、祝寿常用。绿色法衣则是下等法师和散人仙客所穿的。黑色法衣为斗部着。白色法衣为冥司着。
在道教科仪中,法师不仅身着法衣,还要手持“朝笏”,也叫“朝简”,用于遮住自己的面部,朝觐天尊、上真。朝笏有玉质、竹木质、象骨质等,现代多选用竹木质地。
5.花衣:为道教举行大型朝式科仪时,经师法众或二科所穿著之服饰。氅衣型式,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服面亦绣有龙、鹤的吉祥图腾,但比天仙洞衣简洁。也有红黄两色不带图案者,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 ,也称“班衣”、“经衣”。
6.衲衣:亦称“衲头”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是过去云游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以御风寒。如今已基本不用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那些色彩绚丽的道袍只会在道教科仪等正式场合上使用。平时不使用时则需收纳到清净之处,且需与日常世俗之衣服分开;不得假借他人;若被破坏,任以火净化之。总之,一切需遵循法度。而日常道士穿着以简约的大褂为主,有时为了练功行动方便,还会换成中褂或者短褂。
下一篇我们继续聊一聊道家的鞋帽文化。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