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切勿迷信前世,应当立足现世
有人说命运看不到、摸不着只能随波逐流而走,有人说命运早已注定不可更改,把生活的坎坷归结为自己是某某命,对命运俯首称臣。但修道之人一定不陌生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它蕴含着道门中人强烈的生命自主精神,千百年来修道者通过自身主观努力不断提高和改善生命质量,成为驾驭自己生命航程的舵手。所以修道者切勿迷信前世,应当立足于现世希冀于未来。
一、前世是虚无缥缈无法把握的
在道教看来人之生死,乃是气的聚合离散。人在死后三魂七魄都不会存在,它们皆转化为一气,当一气再重组为魂魄,新的生命又会出现。但不论重新组成的魂魄与过去的魂魄有多大的相似性,在道教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徒具其形罢了。
为什么没有意义呢?因为过去是什么根本不重要,换句话说知道了前世什么样又如何,我们能回到前世吗?不能!当下这一世有太多可能,荣华富贵也好,碌碌无为也罢,所有的可能性取决于今日的抉择。即使过去诸世是神仙又如何,当从前世故事中醒来,还是要继续面对现世的生活工作,在意前世就容易在别人的恭维和诱惑中迷失方向。如今仍在人世说明还需要要修炼,未来能修成什么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精力放在虚无缥缈的前世上,而是要踏踏实实过好每个当下。
二、“无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修道第一步就是学会调整情绪,不要让自身的喜恶影响到修行的过程。也不要用“前世欠的”这种思维模式折磨自己,如果一味地用“前世”来麻痹自己而在现世躺平,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
《学道七戒》第一戒,就是切忌把无为当作借口。无为是一种目的和境界,很多人却将它曲解为过程。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要人们凡事“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不做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老子虽说“无为”,但是还说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修行而有道、开悟心性的人,有信仰有愿力,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在修行中以“道”行事,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法则,不妄作不妄为。无为追求的是勤恳耕耘终有所获,它的结果恰恰是“有所作为”。
三、要珍惜现世修道机缘
许多人对道教有浓厚的兴趣,然而了解却十分有限,也不深入。一些心怀向往立志“修真”的年轻人,不是沉浸在玄幻世界中就是停留在符咒的把玩里,一些普通信众还在道观里对着三清神像合十而拜。“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今生能够修道近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需要有很深的缘分才能有机会得闻正法。
因此,当有机会近道、修道时,更应珍惜努力精进。有的人“虽遇经诀,怀不信心”,虽然他们得闻正法,有了道术传承但却不肯修炼,或虽然想修炼,但却魔难重重,有各种事情来阻扰。《北斗经》说:“如是真君名号,不可得闻。凡有见闻,能持念者,皆道心深重,宿有善缘。”善缘也要在决心的辅助下,通过勤行修炼方能得道逍遥、证圣成真。对于在世俗间的修道人来说,不但要接受来自外在环境的磨炼,更要接受萌发于内心深处魔障的考验,所以更需要把握自己,把握当下,才能实现性命由己、操之在我。
前世的事情太遥远,今生今世能否得道成真,取决于自己的修为高低和功德大小,因此真正的修行需要活在当下,唯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