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最精致的生活态度——《遵生八笺》(下)
睡眠法: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作诗9000余篇,享年85岁。陆游最注重睡眠,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晚10点左右)为限度。睡眠是消除生理和精神疲劳的最好方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胀,不仅妨碍记忆、思维能力,而且有损五脏健康从而影响寿命。静坐法:北宋文学家苏轼推崇静坐养生法。他曾在广东儋县建“一息轩”,并题诗:“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时间可在15分钟至半小时,是持续用脑过程中的良好休息方法。散步法:南朝齐梁的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曾说过:“不可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古人强调每次进餐后不宜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寝。散步是一种轻微活动,对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合。沐浴法:宋代文人沈存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礼记·内则》也提出“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要求。定期沐浴更衣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身心舒畅,消除疲劳。闲赏法:工作生活之余,要栽花种草、饲鸟养鱼是古代文人的习惯。在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能陶冶情趣,协调生活节奏。高濂在书中专门拿出“一笺”——《燕闲清赏笺》来写文人鉴赏清玩的养生之道。
吟诗法:陆游有诗云:“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汤,吾诗读罢自醒然。”吟诵一首好的诗词,不仅给人的听觉器官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理效应。这种作用,或荡涤肺腑,或激励志操,或悦性怡情,或宁神忘痛,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遵生八笺》中不仅有古代文人的风雅养生之道,还记载了许多关于健康保健的按摩方法,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贵在坚持,如果能每日遵循,必见成效。浴眼圈:“以手按目四眦,三九遍,捏令见光明,是检眼神,久为之,得见灵通也。”旋眼睛:“每日睡起时,趺坐凝息,塞兑垂帘,将两目轮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睁。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掩耳孔:“邪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旋,偏作正痛。……静坐,升身,闭息,以两手掩耳,折头(扭转头部)五七次,……以逐其邪,自然风邪散去。”搓脚心:“其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日夕之间,尝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趾,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趾略略动转,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固精气:“寤寐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复以两手搓两肋,摆摇七次……屈足侧卧,永无走失。”《遵生八笺》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集明以前养生学大成的代表著作。它并不是枯燥严肃的学术论文,而是一本内容丰富有趣的“养生生活小百科”。闲来无事翻一翻既能学习知识,也能陶冶情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定能从中有所收获。文字整理/华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