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都有哪些不能“招惹”的禁忌?
认识真正的道士是比较幸运的,除了他们“清净”、“自然”的气质令人如沐春风,道士所掌握“五术”也是非常实用的技能。道士喜好逍遥自在,也不愿束缚他人,所以与道士相处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但有一些底线不能触碰。
那么,道士都有哪些不能“招惹”的禁忌?
不要诋毁道士的祖师、师父。如果有人跟道士说自己不相信道教,他们很可能一笑而过,毕竟“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大道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但如果有人在道士面前诋毁其祖师或者师父,他们肯定不会容忍。道门重传承,即便聪敏勤奋如萨祖,自己阅览了万卷丹经子书,没有真师指玄示要,尚且不得入门。所以尊师重道是每一位道门弟子的本分,在道士眼中,师父如同再生父母,祖师即是自己的祖辈先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接受有人诋毁自己的父母或先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要随便动用道士的法本、法器。法本和法器看起来不一定美观或者昂贵,在其他人眼中可能只是普通物品,却是道士的“宝物”。法本,一般来自师传,是记录道法的书册,严禁私相授受,严禁他人偷看,保密级别为“绝密”。法器,或来自师传或自己祭炼,是道士沟通神灵的关键。有的法器是配合法术使用的,上可召神遣将,下可驱邪除魔;有的法器是随身佩戴的,用于护身安神,可能会相伴终身。法本与法器,对于道士而言不仅意义独特,而且蕴含了祖师能量,所以非常忌讳他人随便动用。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与道士相处时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某些物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要将道士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道门“五术”是非常实用的技能,一位掌握道术的道士,通常很受欢迎。道士虽然不会把慈悲挂在嘴边,却有慈悲济世之心,非常注重积功累德。不少信士希望通过道士来祈求神灵之力,帮助消灾解厄,实现心愿。但是结交道士不等于拥有免费资源,切忌将道士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一项道术从熟悉到熟练到精通,修习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想要不劳而获的想法,本身就是对道士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不符合“万物守恒”的天道规律。因为天道是公平的,信士获得了好处、指引,就要有相应的付出,这既是对道士辛苦劳动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各种福报中,唯有财富可以拿出来而不损害自身,如果不愿意付出财富来“破财免灾”,很可能会损失其它福报来抵偿。因此,请道士帮忙时,不仅内心要虔诚,改过向善,也应付出适当的法金。实现愿望之后,要多行善举,有心之士也要给神灵供奉,还可以感谢一下道士。并不是道士贪图法金,除了保证自身的生活、修行,道士还要将其用于供奉神明,扶危济贫。当然,感谢道士是最次要的,主要是要感恩神明,回馈社会。不要苛求道士的法术效果。一些人觉得神明是无所不能的,而道士可以沟通神明,所以对法术效果过于期待。当他们请道士帮忙之后,发觉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便将责任归咎于道士法力不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虽然道士的法力会影响法术效果,但影响法术效果的因素除了神明之力,关键还在于信士自身的福报,在于信士是否有改过向善之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明事理而一味苛求法术效果之人,自然会遭到道士的反感。道士是漫漫修行路上的实践者,也是芸芸众生之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我们以平常心看待道士,理性看待道士,尊重他们的信仰和劳动成果,总有一天会发觉:认识道士,真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