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修行的目的是求神通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家喻户晓的典故。神通一词,本来是形容具有通神的本领,后来引申为是高明的法术本领,或超自然的能力。依据《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记载,神通即:目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心通,又称“六通”。二、历代记载的道医神通春秋战国时期医家扁鹊,据《史记》记:“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说明扁鹊可直接看透人体,发现人体内五脏出现的病症。三国时名医华佗与扁鹊一样,也具备透视人体的能力,后人称其为“神目”。正史《三国志》与《后汉书》都有记载华佗做腹部手术的“神技”,而前提则是华佗可看透人的五脏六腑,准确发现脏腑病症,才能在那个时代准确对病灶脏腑进行手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是一位修道之人,且具有反观内视的功能,能够把自己的五脏六腑、经脉穴位看得清清楚楚,包括血液的流向、载有生命活体的元气的运行情况。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有一段评述张紫阳八脉经的记载:“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正说明了修炼人所观察到的奇经八脉和医生所认知有所不同的秘密,就是反观而照察到的。三、为何说修行的目的不是神通?修行可以让人开神通,但神通只是修道的副产品,不是目标。神通的用处,与大道相比,就如萤火之于日月之辉。所以道教认为只专门修行神通的人是术士,而这种偏离大道而专修神通的被称为旁门。学道是学习性命之学,炼养身心以求静慧,郝广宁祖师曾言:“夫七真五祖之语,皆演性命之端的;后学者,多求小法邪径。”批评时人不重视修行,却先求法术神通,故弄玄虚。
四、道医修行的目是什么?有人说,道医修炼的目的是获得健康和智慧。身体健康可通过道医养生功,把纯净的道炁引入身体,增强自己灵魂的正气能量,体内阴阳平衡,气血顺畅,身体的防御抗病能力就会增强,达到少生病或不生病。智慧则是在生活中修行,修心明理,明白了宇宙天道的法则规律。也有人说,道医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身心健康,一个是以济世度人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行。那些心存邪念的修行者,他们唯利是图,以敛财等为修行目标,只会距离仙道越来越远,失去了修行最初的意义。只有牢记祖师的教诲,将济世度人、积德行善作为在尘世间修行的目标,这就是最大的修行。对于道医修行的目的,除了上面提及的获得健康和智慧,还应以济世度人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行目的。《萨天师宝诰》有言:“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对道医弟子,不应过分追求神通,也不应把神通法术作为向人炫耀之用,道医修行,应以求道为上而不忘初心,利用所学,治病救人,积功累德,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道医,使古传道医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将道医技术更好地造福世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