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一个不干燥的秋天?
古人讲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养生就是要让生命也有一个节律,有蓬勃生机,有热血激情,同样也要有相对平静、平稳的时候。立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律点,天地之气有个明显的变化:阴气渐长,阳气渐生,燥气主令。所以很多人从白露前后至立秋期间,感到自身从内到外的干燥。
一、秋燥的表现有哪些?
从白露节气始太阳也渐渐远离,日照变少,暑气渐消,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同时秋风一起,加速了空气湿度的下降,所以这时人们会感觉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但空气湿度过低,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体津液水份也会随之耗伤,身体同样会感觉不适,会表现为鼻炎、咽痒干咳、口唇干裂、大便秘结,还有人会觉得眼干、皮肤瘙痒有划痕,还有很多人的毛发也会分叉、脱落。
二、秋燥要补充津液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是干燥,那就可以通过多喝水来解决。其实不然,人体饮入的水与体内的体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人体内的津液才能够解决干燥带来的问题,而津液是人所吃进来的水谷经过人体的消化转化而来。《素问·经脉别论》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简要的概括,“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进入到胃中,放散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脾散布精华,又向上输送到肺;肺气通调水道,又下行输入到膀胱。我们所喝的水就是这样通过气化水行,散布到周身皮毛,流注在五脏经脉之内。
秋天也是水果收获的季节,水果或果汁是比较容易转化为津液的,所以这时可以通过吃梨、喝梨汁,或服用秋梨膏来缓解秋燥。再有就是可以喝些酸梅汤,很多人认为酸梅汤应该是夏天的饮品。《素问·脏器法时论篇》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肺病需要收敛的情况下,应该使用酸味药,需要用补法时,选用酸味药来补肺,所以其实秋天才是拈酸吃醋的时候。
三、秋季要养“平”
《黄帝内经》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容有盛受之意,平为平均之意,即秋季转承长夏之气,此时养生,亦当从夏季的“繁秀”(茂盛)转为平均。“平”这个字是秋季养生起居的关键,秋季应该早些就寝,不宜超过夜间十一点(子时)入睡。但同样的,不同于冬季宜晚起以待阳气,立秋时节还当早起,久卧赖床反倒郁遏阳气。
跟任何季节一样,养生首当养神。秋气主敛、冬气主藏,这两个季节气血渐渐收敛、潜藏,以作休整,神也是如此。秋季养神在于使情志趋于平和、心神逐渐安宁,以为冬季潜藏做准备。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得好:“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其中“缓”、“平”、“清”可谓三字要诀。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常会引发悲忧情绪,导致心境低落、意志活动减退。良好的情绪是治病的良药,不良的情绪也会成为致病因素。因此要学会在秋天收敛情绪、控制心情,保持不急不躁、平静自然。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