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天高地厚?带你领略道教宇宙的“天外有天”
天高地厚,这一成语出自《诗经》,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如今人们多以“不知天高地厚”比喻不知事情的艰巨、复杂,形容人狂妄无知。
那么,就实际而言,可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当代科学探测天高地厚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将地面至大气层之间上万公里的高度定为天高,将地表至地心之间数千公里的距离定为地厚。
放眼宇宙,地球渺小如尘埃。在道教的观点里,地球、人类乃至宇宙万物,一切皆是大道化生。道教独特的宇宙观并未局限于目之可及的世界,其中还有比近来爆火的“元宇宙”概念更高维的三十六重天,接下来就带你领略道教天界之天外有天。
宇宙的本源是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宇宙是混沌一团,然后“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太极又生两仪,阴阳二炁慢慢形成了宇宙万物。在这个过程中,一切运行皆是自然而然。
天界为宇宙的组成部分。大道化生的这个宇宙,极其精妙,无边无际。宇宙中的天界为神仙居所,共有三十六重天。欲界六天之上为色界十八天,色界之上为无色界四天,三界二十八天之上还有四梵天,四梵天之上又有四圣境天,真可谓是天外有天。
第一欲界六天。有色有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是故举其重,因名为欲界。
一曰太皇黄曾天,
二曰太明玉完天,
三曰清明何童天,
四曰玄胎平育天,
五曰元明文举天,
六曰七曜摩夷天。
第二色界十八天。有色无情欲,不交阴阳,人民化生,但散香,无复便止之患,故曰色界。
七曰虚无越衡天,
八曰太极蒙翳天,
九曰赤明和阳天,
十曰玄明恭华天,
十一曰曜明宗飘天,
十二曰竺落皇笳天,
十三曰虚明堂曜天,
十四曰观明端静天,
十五曰玄明恭庆天,
十六曰太焕极瑶天,
十七曰元载孔升天,
十八曰太安皇崖天,
十九曰显定极风天,
二十曰始黄孝芒天,
廿一曰太黄翁重天,
廿二曰无思江由天,
廿三曰上揲阮乐天,
廿四曰无极昙誓天。
第三无色界四天。其界人微妙无色想,乃有形,长数百里而人不自觉,唯有真人能见,故曰无色界。
廿五曰皓庭霄度天,
廿六曰渊通元洞天,
廿七曰翰宠妙成天,
廿八曰秀乐禁上天。
三界二十八天之上为四梵天:
廿九曰无上常融天,
三十曰玉隆腾胜天,
卅一曰龙变梵度天,
卅二曰平育贾奕天,
四梵天之上为圣境四天:
卅三曰太清境大赤天,
卅四曰上清境禹余天,
卅五曰玉清境清微天,
卅六曰大罗天。
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界二十八天的天人,都是在世时智慧上品之人,积行累功而得生三界,自然衣食,飞行来去,逍遥欢乐。但是还没有超脱生死,也有寿命,其中太皇黄曾天人寿命最短,为九万岁,以上天人的寿命都依次增加。
居住在四梵天的神仙,长生不死,乃真正道行高深之神仙。四梵天之上,便是三清天,为道教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所居之处。最高天大罗天是元始大道生化之处,胜境之极。此天没有主宰,只有清静真一之道气弥漫诸天,以彰显大道无形无相之理。《度人经》有云:“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庄子·秋水》篇中描述,河伯未曾见过大海,因秋水涨满河流而自矜自得,以为天下的美景尽收眼底。他沿着河流往东走,见到无边无际的北海,望洋兴叹,感慨海之大。而常居海中的北海若很清醒,告诉河伯四海在天地间也不过如同小小的蚁穴在巨大的水泽里。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景,但无法体会到天界之美,学道方知天之高,学道方知天外有天。修真者不要像河伯一样,做了井底之蛙还洋洋得意,当谦以自牧,勤修苦练,或许有朝一日能够领略到诸天风采。
文字整理/华蕾返回列表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