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不用问,真正厉害的道医都是“神算子”
宋代之前,道医与中医融和一体发展,宋代之后,道医与中医开始分流。随着经济发展和造纸术、印刷术的改良,书籍的获取更加便利,以读书人为主的中医群体大幅增加,而沿袭“心法”传承的道医逐渐隐而不显,给人一种玄奥神秘的印象。随着传统文化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具有神秘色彩的道医。道医属于道门五术,理论上遵循天地规律,执简驭繁地直指疾病根源,实践上兼容并蓄,以悬壶济世为目标,不排斥其它诊疗方式,而且非常注重“气”的运用。自古以来,道医在师徒间口授心传,虽然其中不乏借道医之名而鱼目混珠者,但真正厉害的道医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可以做到来人不用问,堪称“神算子”。望而知之谓之神在道医眼中,人当然可以貌相,一位高水平的道医,通常也是“相面”高手。此相面主要是指医术之相面,即望诊,《难经》说“望而知之谓之神”。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开篇就写道:“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越人即扁鹊,据《史记》记载,扁鹊得长桑君真传,曾饮“上池之水”,从此可以洞见脏腑症结。扁鹊周游列国,路过齐国时,望见齐候的气色,多次提醒齐候他的病邪在不断深入,齐候不予理睬,最终不治身亡,令人感慨。《黄帝内经》也有不少关于望诊的记载,如“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颐先赤”等。“有诸内必形诸外”,其实人人都具备最基本的望诊能力,一般通过看脸色就可以简单地判断身心健康与否,气色不错、红光满面、脸色苍白等都是接地气的常用语。有修为的道医非常敏锐,他们“外观万象,内察一心”,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观察,可以快速诊断疾病的大致情况和发展程度。望诊不仅有助于治病祛邪,还可以在不产生身体接触的前提下及早发现病情,防微杜渐。脉诊可以精准全息诊断
望闻问切为四诊,切脉虽位列四诊之末,实则意义重大,是诊断方式的压舱石,脉症不符时,可以舍症从脉。脉诊的位置主要在掌后寸口,古人认为寸口的气脉最能反映五脏六腑气血盛衰。寸口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朝百脉之气,脉行周身,始于寸口而终于寸口,所以寸口也是气血运行的起点与终点,故而可以代表全身经脉。道医与道教同根同源,亦是流派众多。脉诊方式有与中医大致相同的“二十八脉”诊脉法,也有以气取象的诊脉法,甚至有专门预测祸福吉凶的命理脉法。其中四象脉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跨越千年的道家心法内核,以象数易学为指导思想,凭借独特的“以气呈象”的脉诊技法与特有的脉象手感,可以细致入微的全息诊断,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古人常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来形容脉诊之难,有传承的道医经过系统训练,可以熟练掌握这项技艺,搭手一摸便了然于胸。这种“来人不用问”的诊断本领,看似神秘,实则大道至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道医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中西医思想交流碰撞的新时代,依然具有非凡价值。文字整理/华蕾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
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
-
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
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养生爱好者而言,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对于道教信徒、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祝由是
-
拜了师,学了法,却不怎么灵验?萨祖早就解释过了
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必须有师传。很多人拜了师,跟师父学了法,却发现不怎么灵验,这是什么原因?萨祖的《雷说》和《续风雨雷电说》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法有真伪《雷说》开篇便言:“大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臭。杳冥恍惚,虚
-
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行愿?
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尤其是萨天师一脉,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萨祖深知求道之艰,将谆谆教诲著成《雷说》,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下文从《雷说》与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一股仙气扑面而来,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
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不仅有斋醮科仪、丹道等道法,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
-
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
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所谓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
-
如何解决焦虑症,道家思想来帮忙
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如同硬币的两面。焦虑症,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对焦虑症的定义: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