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道教典故,你知道吗?
1.琴高骑鲤。这个故事出自汉代刘向的《列仙传》,琴高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他精通养生之道,可以乘坐鲤鱼出入江中。后来就用“琴高骑鲤”来比喻得道成仙。
比如:
李白:“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冰夷”。
李商隐:“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刘禹锡:“羽化如乘鲤,楼居旧冠鳌”。
岑参:“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
王安石:“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狸”。
王夫之:“商芝分烨烨,琴鲤想鳞鳞”。
2.九转丹砂。是道教炼丹术,出自《抱朴子·内篇·金丹卷第四》,是一种成仙的丹药。烧炼丹砂有九转之说,转数愈多烧炼成的药就越好,药力足即早成仙。
比如:
唐代吕岩词:“九转功成数尽乾,开炉拨鼎见金丹。餐饵了,别尘寰,足蹑青云突上天”。
宋代刘克庄词:“九转金丹成后,一朵红云深处,玉立侍虚皇”。
宋代袁枢:“丹砂九转世莫传,羽衣婀娜飞朝天”。
宋代杨万里:“三危瑞露冻成珠,九转丹砂链久如”。
陆游:“何时九转丹砂熟,却插金貂侍紫皇?”
3.王质烂柯。出自《述异记》,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后来“烂柯”就用来表示“人事的沧桑巨变所带给人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比如:
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罗隐:“烂柯山下忍重到,双桧楼前日欲残。”
陆游:“袖剑客同楼上醉,烂柯人看洞中棋。”
明代边贡:“烂柯欲步王樵武,惆怅仙踪隔苑墙。”
4.金华牧羊。出自葛洪《神仙传》,是说一个叫黄初平的少年,由于家境贫困,从八岁起就赶着羊群去牧羊。一次在牧羊时遇上一位仙翁,便跟随仙翁修炼,后来悟得玄机,可以将羊变成满山的白石,也可以一声令下,让白石变回羊群。后来“金华牧羊”就用来比喻谓入山学道或得道成仙。
比如:
李白:“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杨万里:“我本非搢绅, 金华牧羊儿”。
5.庞公采药。出自《后汉书》。庞德公,东汉襄阳人。在襄阳岘山种地采药,曾拒绝刘表的礼请。后来隐居在鹿门山,采药以终。于是后来就用“庞公采药”来比喻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
比如:
李白:“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杜甫:“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唐代皇甫冉:“庞公採药去, 莱氏与妻行”。总之,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已根深蒂固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道教的理论、信仰、思想观念等都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神奇动人的故事给文学家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来源,道教功成身退和不与世浊流的高洁品格对文人的行为和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字整理/华劢
返回列表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