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儿童节,应该向孩童学些什么
《道德经》中关于婴孩的描述:[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二十章]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四十九章]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道德经》中为何会数次提及婴儿1、用婴儿的状态来比喻修道的状态。因为婴孩秉承先天自然本性,处于天真无邪的状态中,是一种“真”的状态。没有过多的欲求,所求只是基本的生存,没有过多欲望,这正好与修行的状态契合。婴孩的真,表现在不贪恋物欲、不知谋算、也不懂善恶、不清楚得失。虽然也会有喜怒哀乐,但哭过笑过如同风吹过,心中不留挂碍。婴孩的自然,即是秉持天性。饿了知道吃,困了知道睡。心念一闪,形体随到,未有遮掩,内外如一。自然,不做作,保有本心真我。2、修行的具体方向:营魄抱一、专气致柔修行除了修心,还要修身。所以,在身体层面,我们也要追求向小婴孩那样的魂魄合一、气血合一、阴阳合一。心静则气柔,心乱则气刚。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使得内心澄静清明,才能专气致柔。
1、去多余的心思妄想有志于道家修行的弟子,首先就要向婴孩学习去掉心中多余的妄想、欲念。从向外求,变成向内求。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焦虑多,就算是道家弟子也不免受其感染。只有在修行中体会到踏踏实实做好手边事,体会到忘却了心安即是修行,才能从身与心的安定中找到修行的乐趣。2、找回本真、回归自然婴孩之真在于其心,纤尘不染。道家修行弟子可学习从小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看自己、看众生,从而更利于修行悟道。放下世俗、放下自我、以无分别之心去看待周遭的事情,不要有过度的执着和追求,更不要有固执的偏见与妄念。修行弟子所追求的真,应该是回归本性自然,返璞归真。3、修身力求内外气血调达、天人相应与自然相合婴孩与道之契合,还在于内外气血调达、运行通畅无碍。而已成年的道家修行弟子,很多都由于早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情志上的郁结,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多有淤堵。修身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也是需要向婴孩学习的。力求做到骨正筋柔、气脉畅通;力求心与身相合,身心与周遭天地相合。婴儿是道么婴儿不是道,其像是接近于道的表象。“道”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总结,万事万物可以与道相似,但并不能代表“道”。道,是事物的本质、宇宙的本源。所以,婴儿不是道,只是婴儿的某些状态契合了道的状态。同理,我们可以向婴儿学习“道”,也可以向老者学习“道”,鸟兽鱼虫等等身上都有某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道”。因为,道无处不在。最后,衷心的祝福大家都能永葆童心、通过修行历练最终返老还童、复归婴儿。文字整理/华若返回列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