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听之色变的五毒月到底是什么?
进入农历五月,除了令人开心的端午节假日,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一系列活动外,很多人还听过五毒月的说法,光看名字就觉得胆战心惊,为什么农历五月为什么不好过,又该如何过呢?
一、民间为什么把农历五月称为“五毒月”
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五月又称为“恶月”。
其实五月之毒,实为气候之故。五月为午月,一阳之中的阳气由小渐大,由端入午,变得隆盛至极。当此之时,天地极热,又值南方雨水季节,湿气较重,经过一个冬天蛰伏的各种“毒虫”(蛇、蝎子、蜈蚣、蟾蜍等)以及蚊虫也开始活跃。虫咬、感染、瘴气流行,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如小孩手足口病、湿疹、寻麻疹、妇科疾病、传染性疾病,都是在这个季节多发的,故有”五毒月”之说。
二、五毒月由来已久
在屈原时代之前,五月便被称之为“恶月“毒月”“死月”,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并产生过许多与此有关的禁忌和辟邪措施。
《荆楚岁时记》载有“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
《论衡·言毒篇》载“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岁时杂记》载“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百瘟辟易。”
三、五毒月最容易中“湿热之毒”“寒湿之毒”
这个月横跨芒种、夏至、小暑这三个节气,正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给人感觉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所以容易有湿热之毒。
但我们身体内部反而是虚寒的,《伤寒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这个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受寒湿之气侵袭。
所以人体阳气向外发越,而体内则阴气偏盛的特点容易导致以腹泻、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发病率升高。易致口干、心烦、头目昏沉等不适以及妇科病、便秘、心脏病等疾病的多发。
四、“五毒月”要怎么过?
1、要香
《神农本草经》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所以古人常在端午节期间插菖蒲、艾叶祛邪,熏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五毒月”,中医常用芳香类中药来辟秽除浊、驱虫解毒。芳香类中药除了内服,还有多种外用法,比如悬挂、烧熏、佩戴香囊、涂抹、塞鼻、药头、药浴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不同,应在辨证下根据个人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材。某些芳香药辛香走窜的药性较猛,孕妇要避免使用。对中药粉末、干花过敏患者要避免使用香囊和药枕。
2、要清
饮食清淡一些,减少酸味,增加苦味。少肉多素,多吃青绿色蔬菜,有养肝、清热解毒、利湿利尿的功效,比如菠菜、青菜、西兰花、芹菜、青豆、豇豆、油麦菜等。
要清心静养,内敛心神,节制嗜欲。端午时节阳气躁动不宁,人往往觉得烦热、烦躁、失眠,此时应注意不宜大肆玩闹,以免伤津耗气,使心神不安。当于室内静养,少事少劳,默坐凝神,使无事挂心间,自然形神正固。
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所以饮食劳作也要根据四时而变化。在“五毒月”这个最容易生病的日子里,希望此文能助您平安度过五月,为下半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