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四十岁学医终成一代医宗
现在很多人成年人都对中医有兴趣,想学习了解中医,但是又觉得年纪大了,恐怕很难学会。其实中医历史上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医宗”是从40岁才开始学习中医的,这个人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朱丹溪。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一、靠打架出了名朱丹溪的家族在当地颇具盛名,家境较好,朱丹溪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家里人都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景,在他15岁那年戛然而止。他的父亲、伯父、叔叔先后去世,作为长子的朱丹溪必须支撑起这个家,帮助母亲照顾年幼的两个弟弟。家中的男性去世后,朱丹溪家常会受到乡里大户人家的欺辱。年幼的朱丹溪,不堪受辱,“尚义气,不肯出人下”,凭着敢打架,让周围人都怕了自己,“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朱丹溪从此养成了好打抱不平的性格,经常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慢慢在家乡有了名气。二、当官要为民做主由于朱丹溪爱管闲事出了名,因此乡里乡亲干脆把他推举为里正,就是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的小吏。朱丹溪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带领大家修建水利设施,灌溉农田,当地有个“蜀墅塘”,能灌溉周围六千多亩田地,但因堤坝损坏,水源枯竭,在朱丹溪的带领下,大家协力重修堤坝,并开凿了三条渠道,使周边的土地得到灌溉。三、不再躺平混日子朱丹溪就这样每天为人打抱不平,游荡乡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转眼就过了二十年,朱丹溪四十岁了,仍然一事无成。教他学习理学的老师许文懿观察了朱丹溪很久,一天,他说:“大丈夫应该学习人间的真理,而不应该整天比勇斗狠,我卧病在床很久了,只有精通医术的人才能治好,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学医术呢?”朱丹溪听了这话,猛然醒悟,下决心精研医学。已经年届四十的朱丹溪从头开始夜以继日地学习《黄帝内经》等经典。他听说当时杭州的罗知悌医术精湛,于是在其门前求见3个月之久。即使看门的人每天都喝骂他,朱丹溪也不走,终于感动了罗知悌,收朱丹溪为徒。可惜的是一年半之后,罗老先生就去世了,朱丹溪之后继续精研医学,最终医术大成。他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提出了“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开创了中医史上的“滋阴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今,朱丹溪的坟墓在义乌市赤岸镇的东朱村。其坟曾几经修葺,至今仍然香火不绝,表达了后人的深切怀念。其实看过很多名医的生平,很多名医的一生似乎都很传奇,但正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坚定的目标,并且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有困难就克服,有挫折就战胜。始终不改治病救人的志向,才能最终成就伟大。文字整理/华劢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传习录》:道家所谓的元气、元神、元精是指什么?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
-
道医,拜师后的进阶之路
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道医,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虽然自己
-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画家、诗人、医圣、学霸、大侠,传奇道医——傅青主
人,可以牛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人,论学问,他学贯经史,开一代风气之先,世人称之“学海”,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为“清初六大师”之一。论书法,他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自他后,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
-
道医小常识:说说“是药三分毒”
说起药,大家都不陌生,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在我国,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因此,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如药店有售的各类
-
道家元气论【理论必读】
“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
-
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其程度不亚于春节,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从准备祭品、纸钱、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然后全家在肃穆、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坟头添土、摆放祭品、跪烧纸钱,念诵祭辞、逐一叩拜……再
-
什么是五液,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一、什么是五液?五液出自《黄帝内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