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四十岁学医终成一代医宗
现在很多人成年人都对中医有兴趣,想学习了解中医,但是又觉得年纪大了,恐怕很难学会。其实中医历史上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医宗”是从40岁才开始学习中医的,这个人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的创始人朱丹溪。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一、靠打架出了名朱丹溪的家族在当地颇具盛名,家境较好,朱丹溪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家里人都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愿景,在他15岁那年戛然而止。他的父亲、伯父、叔叔先后去世,作为长子的朱丹溪必须支撑起这个家,帮助母亲照顾年幼的两个弟弟。家中的男性去世后,朱丹溪家常会受到乡里大户人家的欺辱。年幼的朱丹溪,不堪受辱,“尚义气,不肯出人下”,凭着敢打架,让周围人都怕了自己,“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朱丹溪从此养成了好打抱不平的性格,经常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慢慢在家乡有了名气。二、当官要为民做主由于朱丹溪爱管闲事出了名,因此乡里乡亲干脆把他推举为里正,就是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的小吏。朱丹溪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带领大家修建水利设施,灌溉农田,当地有个“蜀墅塘”,能灌溉周围六千多亩田地,但因堤坝损坏,水源枯竭,在朱丹溪的带领下,大家协力重修堤坝,并开凿了三条渠道,使周边的土地得到灌溉。三、不再躺平混日子朱丹溪就这样每天为人打抱不平,游荡乡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转眼就过了二十年,朱丹溪四十岁了,仍然一事无成。教他学习理学的老师许文懿观察了朱丹溪很久,一天,他说:“大丈夫应该学习人间的真理,而不应该整天比勇斗狠,我卧病在床很久了,只有精通医术的人才能治好,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学医术呢?”朱丹溪听了这话,猛然醒悟,下决心精研医学。已经年届四十的朱丹溪从头开始夜以继日地学习《黄帝内经》等经典。他听说当时杭州的罗知悌医术精湛,于是在其门前求见3个月之久。即使看门的人每天都喝骂他,朱丹溪也不走,终于感动了罗知悌,收朱丹溪为徒。可惜的是一年半之后,罗老先生就去世了,朱丹溪之后继续精研医学,最终医术大成。他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朱丹溪的医学成就,主要提出了“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开创了中医史上的“滋阴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今,朱丹溪的坟墓在义乌市赤岸镇的东朱村。其坟曾几经修葺,至今仍然香火不绝,表达了后人的深切怀念。其实看过很多名医的生平,很多名医的一生似乎都很传奇,但正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坚定的目标,并且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有困难就克服,有挫折就战胜。始终不改治病救人的志向,才能最终成就伟大。文字整理/华劢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道医的“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其理念超前,其内涵丰富,其运用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至道至简,以一言概之为:物即乾坤,天人不二。道家认为,人类顺从“道”的规律,自然地
-
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
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历经唐、宋、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周思得,浙江钱塘人,字养真,一字素庵野人,生于元至正
-
内炼成丹,外用为法|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
凡提起道士的法术,往往要谈“雷法”,在很多书籍、影视作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终极大招”。一些信士也会问“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雷法兴起于北宋,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三十代天师
-
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治疗后也会复发吗?
祝由术,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又称祝由医学。《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祝由”治病的记载:“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古代太医也分科,祝由就曾列入其中
-
什么是“宝诰”,道士为何要持诵?
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文字隐晦、精炼,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等。这便是——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宝”为通天至宝,“诰”是一种文体。“诰”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
-
学习道法之人,天赋有多重要?
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主角也往往自带“天赋光环”,一出生就天赋异禀,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上品灵根”。道元素国漫《一人之下》中的“王也道长”之所以备受追捧,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
-
萨祖:天人相应,雷法通玄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掌管经书。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作《雷说》、《续风云雷电说》、《内天罡诀法》等指点迷津。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而达成天人相应,则需要以后天入
-
同为雷神,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
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雷祖雷祖,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声普化天尊,在大罗天界,为玉清
-
业余时间学中医,能学会吗?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
很多现代人,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习中医,但是又有疑惑,自己不是专业医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能学会吗?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都是业余的医生,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兼职学中医,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比如:《汤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