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医不自医”,应如何理解?
当然也有人对此产生疑问,医者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对疾病、医理、药理都比较明白,是什么样的限制导致医者不能自医?医者是否完全不能自医?医不自医的背后涵义医者不是万能的,纵使医术再高、医德再好,在一些情况下也很无奈,无法自医。关心则乱,心绪不宁影响正常发挥。辨证论治是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前提,医者诊治需要冷静地思考与判断。若患者是本人、至亲,医者的理智难免受到影响,焦虑恐慌则诊断不客观,顾忌过多则用药偏保守,自认为经验丰富而轻视病情则延误病机。治病本是至精至微之事,失之毫厘可能就会差之千里。因此,医者若不能安神定志,最好不要自医。病情危急或者患处特殊,不便自治。如同理发师无法给自己理发一样,医者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或处于剧痛之下,或已经昏迷不醒,或自己针灸取穴不方便,都是无法自医的。
“医不自医”的理由中,还隐含医者汲取同行长处的态度和品行。人吃五谷杂粮,谁都会生病,加之看病救人非常耗心血和脑力,医者的健康隐患不亚于常人。如果平时不注重养生,患上疑难杂症而自身水平有限,找同行帮忙诊治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医者若能自医,可以事半功倍万变不离阴阳,传统医学几乎不太分科,大多数时候医者是可以自医的,在家就能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很多问题。而且医者对自己、家人的症状和病因最为了解,治疗起来很容易事半功倍。古往今来,自医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宋代医学大家许叔微曾患一种怪病,每过十天半个月就吐胃液,夏天则左半身不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遍求名医不得治,于是他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感悟出是由于“湿阻于胃”导致的,服用苍术丸而疾除。清代进士唐容川因其父亲体弱多病而学医,不仅治好了妻子的血证,还将著作《血证论》公开于世,该书集血证理法方药之大成,,填补了血证理论与临床的空白,至今仍有重大学习和参考价值。在自医方面,道医非常具有先天优势。民间曾有“十道九医”之说,道士为达到长生久视,不仅自我修炼,往往也会学些医术,自修自治。道家修炼法门众多,治疗手段也是兼容并蓄,除了传统的中医理论,道医还有许多特色鲜明的祛病途径,如内功疗愈术、道家祝由术等,直指人体运行规律之根本,不仅便于施展,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医者不仅可以自医,更可以自防。《黄帝内经》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情刚有征兆就自己调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医者最好的养生之道。历代名医大多长寿不是偶然的,既有自医的因素,还有自防的因素。对于生命的长短,总有一些非人力所能及的因素,尽管医学干预是有限的,我们又岂能甘愿茫然无措?《伤寒论》云“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这不仅是医者可以自医的真实写照,更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步入医门。传统医学是人类的宝藏,蕴含着无限智慧。懂些医术,可以养生,可以自治,可以救人,更可以积功累德。若有幸成为真正的医者,是人生中的福气。文字整理/华蕾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