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有一条来自唐朝的“消息”待接收(五)
在《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当中,有一本经名为《孙真人摄养论》,又名《孙真人摄生论》,经中详细记载了一年十二个月当中五脏之气的盛衰变化,事无巨细地写了哪天要洗澡、哪天不吃鱼,哪天宜出门、哪天宜拔掉几根白头发。
这本经书在如今看依然是有趣,作者孙真人,就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药王孙思邈。
孙真人活到140余岁,如此长寿,他给的经验自然是值得学习的。
“摄养“也就是摄取给养,吃什么、不吃什么、如何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真气,孙真人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一、八月摄养法之五脏盛衰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疠痢。”
9月7日为八月初一,恰逢白露,月建为“酉”。一年四季中,此月为仲秋之月,五行属金。人体五行之中,肺脏也属金,故孙真人言“肺金用事”,中医称为“肺金当令”。当令和用事,都是当值主事之意。好比一个机构之中阶段性的负责人,机构中无论好坏之事,荣辱都要先找这个负责人,肺就是人体在秋季的“负责人”,有补益则先令肺强壮,如果有耗伤,也是肺受损最先、最严重。
因此在饮食中,适当增添辛味,可以补益肺气,令肺好好工作。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主一身之气,如果在秋季肺受伤,则一身的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问题,身体容易面部浮肿、尿少、身体困倦。
肺还主一身的皮毛,如果肺受风邪,则在肤表容易起红疹,例如湿症、荨麻疹、玫瑰糠疹,甚至有些不明原因的痤疮,也是由此引发而来。风邪不止外风,还有内风,一是服食了大量生风的食物,例如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二是长期血虚,导致虚风内生,这两种因素引起的风邪在体内游走,都容易令人身体生疮、腹泻。
通过拉伸运动、饮食补血的食物,养护心肝,则不易生风,中医有“血行风自灭”的说法,便是指活血则风邪可自行消除。补血食物中,有一例“五红汤”,取花生、红豆各一大把,枸杞、红枣少许,红糖一两,共同熬水,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血作用。五红汤也常用作女子月经后补血的佳品,经期结束当天起,连续服用七天,每月如此,还能有效缓解痛经、经期乳房胀痛等症。
二、八月摄养法之饮食忌讳
“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人神气。”
小蒜为野蒜,是比大蒜更小的植物,在古代是餐桌上常见的调味菜品。蒜性温,虽然味辛,但因其性过猛,太过则伤,因此不能八月吃蒜,避开其气最盛之时,以免自己的神气魂魄受伤,造成失眠多梦等情况。
猪肚本是补脾胃之品,也可入药,但八月服食,却容易诱发痰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嗽疾就是总感觉气管和咽喉有痰,根据孙真人的临床经验总结,猪肚不宜在八月食用。
鸡肉性温,多食容易生热动风,因此不宜过食,与小蒜同理。
三、八月摄养法之习俗宜忌
“此月四日,勿市鞋履附足之物。十八日宜斋戒,思念吉事,天人兴福之时。二十日宜拔白发,忌远行,去而不返。又宜沐浴,吉。”
当今社会与古时习俗已发生巨大变化,买卖鞋袜、洗澡、出门逛街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在孙真人生活的初唐时期,买卖东西要进城去,对大部分人来说,出门买办都是不容易的,不仅路途相对遥远,道路交通也并不便利,因此都是挑选吉日出行。
四、道医养生之点穴法
八月需要补血、益肺,在这里提供两组穴位,可辅助以下穴位进行按摩。
1、补血:血海、气海、脾俞、悬钟、膈腧、肝俞、足三里、三阴交。
2、益肺:肺俞、太渊、气海、足三里、膻中、列缺、合谷、鱼际。
以上穴位,可以取2-4个,每穴按揉300-500次,最佳时间在晨起、睡前,可以早晚各揉一组。
饮食、起居、行为、情绪,《孙真人摄养论》从这四方面给予建议,让人获益良多。而道医也有人人可以学会的点穴方法,辅助养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脏腑功能的调节,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体会到养生之益。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