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科学地出汗?
古人认为,夏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的时候。一般太阳历的5、6、7三个月,即农历四月五月六月被古人称为“长夏”,最热的伏天称为“盛夏”。中医学认为,五脏之中的心对应夏。夏季以炎热为主,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所以夏季与心相应。
夏天也是人们最容易出汗的季节,“阳加于阴谓之汗”,心在液则为汗。人体津液通过阳气蒸腾后,通过开放的腠理和汗孔排出体外,就成为了汗。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了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且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正常的汗应该是不黏不腻,清澈透明而无色的。而且正常的出汗可以顺应人体阳气的走向,把身体里一些浊的东西排出体外。
对于异常的出汗,古人更是具体的总结出许多种,诸如多汗、寝汗、绝汗等等。其中现在临床上常见到的是自汗、盗汗,其既可以作为症状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历代医家对这两种异常的出汗都十分重视,同时也有所区别。“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自汗是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白天时会时时汗出,即使轻微的运动也会加重。盗汗则是在睡眠中出汗,醒来后自会停止,“如寇盗然”。
自汗盗汗主要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失常。其原因有很多,病后体虚或本身体质薄弱的人容易肺气不足,表虚不固,腠理开泄失司而致出汗异常;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耗伤阴精,心不敛营、虚火内生,导致汗液外泄;另外湿热内盛,邪热郁蒸,也会导致津液外泄、汗液增多。对于异常出汗的治疗应该根据个体不同进行对证治疗。预防保健、可以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烦劳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还可以通过饮用一些绿茶、苦丁茶或莲子心,来清心火,平复夏季的焦躁。
夏季空气湿度较大,多出些汗也是正常现象。古人讲“心静自然凉”并非没有道理,健康的人是可以根据外界冷暖来调和、调节人体自身温度的,这就是阴阳平衡的功能在发挥作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唉声叹气影响运气?疏肝解郁了解一下
唉声叹气影响运气?疏肝解郁了解一下在面临压力、悲伤、沮丧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叹气。有一种说法,唉声叹气影响运气,甚至还有人说“一叹穷三年”,有道理吗?经常唉声叹气,反映出一种相对消极的心态,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生活状态,以及面对问题时的看法和选
-
道医健康学堂:春季养肝护眼正当时
随着清明节气已过,春天的氛围已越来越浓,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青草吐翠,树木染绿,鲜花盛开,气温的回升也使人感觉到温暖,而就在这本应让人心情舒畅的季节中,却有不少人面临着眼部的疾病,如眼睛干涩、红肿胀痛、异物感、迎风流泪等,春季似乎成为了各类
-
夏至一阴生,当饮姜茶,切勿做这三件事!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淥水穴,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一诗,言明了夏至的气候。夏至节气十五天,每五日一候,有三候,分别是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鹿角脱落,蝉蜕上树
-
以花养人——“百花之王”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牡丹的根、花均可入药,是不折不扣的“养生花”。牡
-
道医教你四时养生——秋养肺
立秋,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秋天已经来临。《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秋季养生保健对于调节身体状态,积蓄能量做好过冬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秋季养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个方面呢?关于这个问题,
-
“三高”人群夏季养生有讲究
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将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人群,做好夏季保健,对安度盛夏尤为重要。冷食不过贪。过食生冷食物容易湿邪困脾,伤及胃阳,亦能阻碍阳气的外达。湿邪困脾会出现倦怠乏力、四肢发凉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