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阴生,当饮姜茶,切勿做这三件事!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淥水穴,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一诗,言明了夏至的气候。夏至节气十五天,每五日一候,有三候,分别是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鹿角脱落,蝉蜕上树,半夏生长。这三候既是自然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三味有趣的中药材。
半夏是中药里一味重要药材,听它的名字,大家都会觉得有趣,半夏半夏,好像是要到夏天过了一半才开始生长的。事实上的确如此,因为半夏性喜阴,夏至一阴生,阴气开始发动,天地之间不再是纯阳用事,故而仲夏时节半夏这种喜阴的植物才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半夏也就是因此得名的。
鹿角助阳,蝉蜕防风,半夏消痰,这三味药,也为我们带来了夏至之后的防病提示。
一、勿对空调直吹
夏至的至,不是夏天的到来,而是太阳行经在北半球的极限。意味着过了夏至这个节点,太阳将往南行,阳盛极而衰,故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黄帝内经》中将逆时的风称为贼风,夏季本当是火热之季,逆则为寒,空调这种人造的寒气,一旦侵袭人体,则为贼,伤脏腑。
即便不是对空调直吹,只是单纯地在空调房里,长期低温,也会导致人颈椎不适、肩背不适等。人后背有风门穴,后脑有风池风府穴,贼风从此入,率先影响颈椎与胸椎。风寒邪伤了膀胱经,还会引起头疼证。
故夏至后切要保养阳气,不能对者空调直吹。
二、勿喝冰啤酒
许多人到了夏天很爱出汗,并非天气热,而是只要稍微活动,就会出汗,更有甚者,坐着不动也出汗。
这是由于气虚的缘故,气虚不能固摄,则汗出不止。仔细询问,大都有运动后,或身热后,痛饮凉水的经历,又或者是天热,喜欢喝冰啤酒。
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冰水和冰酒直接进入胃里,瞬间降低胃里的温度,造成血管剧烈收缩,前后的血压差甚至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胃出血。中医讲寒凝则血瘀,胃气滞血瘀,冷饮不消化而成痰。寒凉伤脾阳,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会造成心肺气虚,则汗出不止。血虚神不足,肠胃不适,影响睡眠多梦。
所以夏至后,饮食应当注意不服冰凉饮食。
三、勿要熬夜
夏季心当令,熬夜伤心阳,故会心悸、心律不齐、胸闷,有些熬了通宵未眠,第二天上午却很亢奋,反而觉得开心充满精神,这是因为心主喜,心被伤后不能控制心神,神气外泄而表现出的一种病态精神。即便亢奋,到了当天下午也会感觉疲乏,如果连续熬夜,则心血亏耗,心阴不足,就会心火亢盛,产生急躁的情绪。
夏季夜里十点半睡觉,次日早上六七点起床,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才能拥有健康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四、夏至喝姜茶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绿茶可以消渴化痰,但其性寒凉,必须趁热饮。夏季可以取生姜去皮,切丝与绿茶共同煮沸,或以开水冲沏,略置片刻,趁热饮用,就可以起到温阳、化痰消渴的作用。
绿茶冷则聚痰,因此不可喝凉茶。晚饭后全家人煮一大壶姜茶,共饮消夏,也是幸福感满满。
五、三伏补阳穴
“冬病夏治”,将伏藏在体内的寒邪,于夏季通过温补的方式发散出来,冬季就不会再发病。三伏天气艾灸、点穴按摩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适宜选用的穴位有肺腧、风门、关元、大椎、脾俞、合谷、足三里。
以上穴位,可以取2-4个,以艾灸每日温灸30-60分钟。如若点穴按摩,则每穴按揉300-500次,最佳时间在晨起、睡前,可以早晚各揉一组。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推荐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新冠、流感、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但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都属于外感。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经常感觉下肢冰凉,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身体特别“难伺候”。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
-
养生重在养脾胃(上)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不管有没有学医,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比如:前三十年胃养人,后三十年人养胃;比如:脾胃是后天之本;比如: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一、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滋补佳品黄精
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抱扑子》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有补肾精气、滋养脾胃、醒肝美容、填脑髓、长肌肉、滋养五脏等功效,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杜甫还留下诗句:“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
-
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
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内在的统一、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身体健康离不开“三通”。即是食道通、水道通、气道通,三道通畅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自由,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贵生”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先哲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提出“故贵身于天下,
-
每逢佳节......没吃多少也胖三斤?道医提醒:你可能是湿气重
很多人戏称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的人很无辜,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自己明明没吃多少,体重却只增不减。道医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一.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
手脚冰凉,暖不过来该怎么办?(上)
春天已到,乍暖还寒。马上就要春分了,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手脚就会一直冰凉,甚至持续到现在。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病,但是在中医看来,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出问题了,需要调理一下了。一、手脚冰凉